红河断裂带相关论文
南海作为特提斯与西太平洋两大全球构造域系统的共同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其成因及演化历史一直是地学研究的前沿......
以川滇地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1999-2007年的GPS速度场构建了刚体旋转模型(RRM)、刚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REHSM)和刚体旋转与线性应......
南北走向的小江断裂带与北西向延伸的红河断裂带是一级块体边界,在川滇块体南部交汇形成应力集中的锐角区域。该区域也是印度板块......
弥渡地区位于滇西北断陷带东南缘,红河断裂带尾端与程海断裂交汇部位,是揭示滇西北断陷带形成机制及其与红河断裂带间运动学关系的......
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首次在红河断裂带内的花岗糜棱岩中发现类微生物状纳米颗粒.高分辨率平插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微生物状纳......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现今地球上最活跃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的东部边界,是由印度—欧亚大陆新生代期间持续汇聚作用所造就......
对琼东南盆地陆架区晚中新世以来的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南海西北部晚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演化,也对该区钻井平台的安全性评......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仅能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雷达视线向LoS(Line of S......
使用1999~2007年及2009~2013年2期GPS速度场,利用TDEFNODE负位错-块体模型反演红河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红河......
红河断裂带作为扬子地块与印支地块的边界在学界已取得普遍共识,在形成机制上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其西北端起始于洱......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采用Brune圆位错模型对1998年12月至2006年8月云南境内M≥3地震和越南北部M>2地震测算震源参数......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1999年—2015年GPS观测数据,基于块体模型与弹性半空间下的螺旋位错模型,反演红河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滑动......
红河断裂带作为一条跨越云南的大型走滑断裂带,在亚洲的地质构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今红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性微弱,目前处于闭......
为探讨滇东南瑶山群的原岩年龄以及后期经历的岩浆-变质-构造事件年龄,开展了 SHRIMP 锆石 U-Pb 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阴极发光(CL)分......
利用1999~2013年青藏高原东南缘的GPS速度场观测数据,采用DEFNODE程序反演红河断裂带走滑速率、三维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反演......
西双版纳的林下层鸟类以多物种、低密度为特征,而华南地区普遍以灰眶雀鹛单优势种为特征。为了探究云南其他地区林下层鸟类群落的......
应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地震定位法对红河断裂带北段1999—2015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残差明显降低,震中相......
为了解红河断裂带入海后的延伸位置及其与南海扩张的关系,基于南海地区地震、纵波速度、热流、重磁以及莫霍面深度特征,对红河断裂......
云南位于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的特点,中小地震几乎遍及云南南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滇......
展示了越南红河断裂带(RRFZ)的地壳结构、断裂与地震活动表现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红河断裂带的莫霍面的深度在22~24 km与30......
青藏高原和南海分别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是地理位置紧邻的两个特殊地质单元。纵观青藏高原的隆升、挤......
介绍了作者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进行的土壤中断层气研究结果.沿红河断裂带断层气组分H2,CO2,Hg和Rn含量很高.沿该断裂洱源测线断层气H2,CO2和Rn含量最......
一、引言早期的地震研究,人们通常习惯于一种思维模式,即地震事件是地壳应力不断强化最终导致局部失稳的结果。因而在前兆分析中,......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北起青藏高原东部,云南西北部,穿越越南北部,向东南延伸到南海,全长超过1000km.根据印......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约50Ma以来的持续碰撞作用,导致了地壳块体沿红河断裂带的侧向挤出。研究表明,红河断裂带第三纪为左旋走滑运......
通过对跨红河断裂带北段一组重力段差资料的处理,获得了1985—2006年段差的时序变化,它们反映:1)红河断裂活动不仅具有强弱交替的周......
尾矿库工程是整治矿山重金属污染问题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其稳定性对治理效果影响较大。本文以云南个旧地区的象冲尾矿库工程为例,分......
现今地震活动性显示红河断裂带强震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中段长期存在地震空区.为了更好地理解红河断裂带不同段落地震活动性差......
莺歌海盆在渐新世-中新世(32Ma~5.5Ma)沿红河断裂带经历了左旋走滑运动,走滑距离约为200km-400km,此阶段内莺歌海盆地经历了先期快......
云南哀牢山中深变质岩系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变王义昭,丁俊(云南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所)(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近年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成......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观点,分析讨论了云南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的特点和过程,阐明蒸发岩建造是本区板块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
本文从地质、地貌两个方面讨论了红河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特征。无论从地层分布和变形、构造岩发育情况以及地貌显示,均反映出该断......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跨越中越两国的巨大断裂系,该断裂带活动强烈,造就了其典型的地貌特征。红河断裂两侧的地物波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红河断裂带是一巨型走滑断裂带,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成为印支地块和华南地块之间相互运动的主位移带。通过有限差分数......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走滑的活动断裂带 ,它控制着南海西北部的构造活动 ,也控制着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根据南海西北部中穿过莺歌......
红河断裂带是印藏碰撞过程中 ,印支地块被顺时针旋转挤出的走滑变形带。莺歌海盆地发育于红河断裂带海上延伸带上。根据莺歌海盆地......
对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219个地震的相关数据进行震源机制解分析,阐述了红河断裂带不同区段的地震分布特征及其地震类型的差异性,结......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南海西部地区新的海洋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国外在该区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红河断裂带人海经莺歌海盆地延至......
在美国陆地卫星图象中,线性构造表现最为突出云南的卫星照片影象上,也表现出规模不等的线性断裂,它们都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和发......
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半岛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交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综合新的......
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 ,应用于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错水系的研究。发现断错水系的分维值变化可以反映当地新构造活动的变化趋势......
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处理和前人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AFT)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识别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弥渡至河口段)夷平面和河流阶......
用双剪法对红河断裂带上7个点的断层泥的摩擦滑动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的摩擦系数是:深沟—0.458,官昌—0.57,南马—0.556,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