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史相关论文
2008年,浙江图书馆所藏《春秋本义》元刊本残本被列入全国首批珍贵古籍名录中。此书作者程端学在浙江地域文化史上颇为重要,在中国......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共有两册,第一册概论中国经学发展演变历程,第二册专论《易》学。此书言简意赅,虽是未完稿,仍为治经学者不可......
《诗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经学史及文学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因此历代释读著作极多,刊梓亦夥。随着雕印术在宋代的广泛推......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读书人的学术兴趣从独尊经学转向追求各种知识与学问,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追求博学的新风尚,此博学风尚......
一、《渭阳》序的文献基础《诗经》中的《秦风·渭阳》写一位贵族在渭阳赠别舅父,诗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
国家统治意识形态的解构不同于国家机器的解构,它常常是在合法的统治意识形态的语境中,采取一种“非革命”的形式而渐渐进行的。明......
师法与家法是汉代经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晚清经学家皮锡瑞著《经学历史》所作解释,是迄今最为通行的看法,代表了晚近以来经学史的常......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家的主要代表,对待经典与经学的态度呈现一定的复杂性。他既站在理学家的立场,突出义理的重要性,并对以汉唐经学......
什么是经学?古代解释经书之学。这样问和答是否显得肤浅?我想作些说明。因为不同场合、说明不同问题,可以作不同的解答。过去我在......
《论语》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自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孔子与《论语》的命运随着国运的兴衰而上下起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兴起了......
《中国近代学术史论》是朱维铮先生编辑《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时为各书写的导言加上相关论文的结集,曾名《求索真文明》。这次再......
经学有今文、古文之别,是为常识。但将今文、古文分为两大派,一般认为始于廖平的《今古学考》。近读与廖平同时代的经学大家刘师培......
朱陆异同是中国近世经学、理学及学术思想界的公案,长期以来朱陆异同的探究存在多个纬度.如果从经学的角度来说,这自然也存在着对......
随着前两年的“国学热”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影响,2006年小学语文教坛以“经典阅读”“读经学史”“古诗词诵读”等为主题的活动层出......
吕祖谦是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经学家、理学家之一.经学是其理学的基础与核心.吕祖谦重视经学,继承并发展家学兼采众长、“不名一家......
毛奇龄(1623-1713)是清初学术转型阶段的著名学者,是清代乾嘉学术的不祧之祖,也是清初礼学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宏富,经学......
经学在近代的瓦解 民国十六年,即西元1927年,时距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废除经学科的民元年仅十五年,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出版了《支那经学......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经学研究绵延不断,直至民国初年学校废除读经而告一段落.但梳理经学史的困难不应简单地归之于该学科漫长的历......
敖继公,元代著名《仪礼》学家,也是中国古代《仪礼》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敖继公的学术,主要体现在敖氏为驳郑玄《仪礼注》而著......
福建闽县陈寿祺(1771~1834)、陈乔枞(1809~1869)父子是清代中后期闻名的学术大家,以《三家诗遗说考》在经学史上为人所熟知。实际......
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很快在学术界引发了......
《仪礼经传通解》重新编排《仪礼》《周礼》《礼记》经文,附以注、音、疏,又以相关古籍记载为辅,规模宏大,条例清晰,为后之学礼者所宗。......
清代考据学者以客观化解经方法论著称,近代以来备受中国学术界的推崇,近十年来却屡有学者套用“诠释学循环”的原理加以质疑,指责......
戴德、戴圣为从叔侄关系,戴德年长于戴圣,早于戴圣师从后苍学《礼》,有弟子徐良、桥仁;阳朔二年前后,先于戴圣而亡,桥仁改师戴圣。后苍弟......
东汉时期,关中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经学人物与经学著作.从区域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关中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众所周知,儒学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学术主流。从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多年里,两汉经学和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型态,后世......
张星鉴的《国朝经学名儒记》是继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之后对清代经学家生平及学术成就的又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文章对《国朝经......
在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高兴地看到又一部学术史的专著问世了,这就是福建人民出版社于2001年9月出版的由吴雁南、秦学颀、李禹阶主......
近几年来,随着经学史研究地位的日益突出,经学史研究的力作也不断涌现,而杨新勋博士的《宋代疑经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无疑是其中翘......
东汉会稽学者赵晔素以《吴越春秋》饮誉学林,但其本位身份乃是研究《韩诗》的经师,故《后汉书》将其列入《儒林传》,以明其主要学......
相对于《礼记》,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戴礼记》并不被普通知识阶层重视,但研习者时或有之,并出现了最早的注本。今本卢辩《大戴礼记注》......
牟润孙博通经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可惜学界重其史学而略其经学。他不仅对《论语》、《大学》、《公羊传》等经书的文句与义意有独......
吴承仕乃章太炎弟子,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民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疏证》是他经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具有......
清代是《大戴礼记》研究的高峰期。自戴震、卢文弨等相继校订后,有关它的专书研究和专篇研究佳构迭出。清代学者对《大戴礼记》的......
<正>作为当前最为知名的中国思想史家、经学史专家之一,姜广辉教授的《易经讲演录》称得上是"大专家所写的通俗读物"。此书于2013......
以经学史家而闻名于世的周予同对朱子学有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他的《朱熹》对朱熹学术思想源流及著述、朱熹哲学、朱熹经学、朱熹......
刘贺在昭宣之际的被拥和随后的被废黜(简称为立而复废)是西汉历史和经学史上的大事。对刘贺政权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促进经学史研究......
<正>纵观中国经学史之大势,汉、唐两朝均为辉煌的高峰,魏晋南北朝作为这两个经学繁盛时代的过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