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达氏反应相关论文
<正> 病历介绍患者方××,男性,三十四岁,机器厂锻工,福州市人,于1961年8月16日住院。患者于今年6月1日发病,先感上腹部胀痛不舒,......
前言古老时代,人們就知道关于免疫的一些事实,例如人們患过某种病后就不再患此病。最早应用这原理預防疾病是宋朝宰相王旦(998—1......
伤寒及付伤寒为儿童时期常见之急性传染病,有效的治疗药物一向认为氯霉素及合霉素最为理想,在临床上使用呋喃西林治疗本病,文献报......
本文报告用杀菌试验及肥达氏反应同时检测49例确诊为伤寒病患者的血清.结果杀菌试验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肥达氏反应36例阳性,阳......
现代的伤寒、副伤寒实验诊断仍为传统的血液培养及肥达氏反应 ,因传统的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 ,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目的 ,而肥达氏反......
例1 叶某,男,27岁。自诉发热恶寒、头痛10天。四肢有沉重感,不思饮食,口渴喜热饮,继而出现两耳重听,有时说胡话,口甜腹胀,大便5天......
伤寒病在我县是常见传染病,但以定时寒颤,高热,类似疟疾表现者较为罕见。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于83年,84年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Typhoid......
我们遇一例副伤寒甲引起反应性网状细胞增多症酷似恶性网状细胞病,报告如下: 患者,男,18岁,农民,住院号64923。主因发热、头晕、......
例1:男,47岁,农民.发热2个月于1999年5月22日入院.呈不规则发热,最高体温39.5.伴乏力,全身酸痛,无头痛、咳嗽及腹泻,经多家医院治......
自1994年7月至1997年12月我们对疑似伤寒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血中伤寒杆菌,并与肥达氏反应、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照......
例1. 男,25岁,因发热4 d入院。患者入院前4 d出现咽痛,发热,予抗感染治疗后咽痛缓解,但发热不退,体温在37.5~39.8℃,伴四肢关节疼痛,无红肿;......
目的了解不同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地区自然人群肥达氏抗体水平 ,指导肥达氏结果的判断。方法在伤寒、副伤寒高发区灵川县和低发区梧......
患者 ,男 ,2 9岁 ,因“双下肢疼痛五天 ,伴发热皮疹四天”,于 1999年 9月 2 3日入院。胃纳可 ,无腹痛。体格检查 :体温39.4℃ ,呈......
目的:观察由于水源受污染而引起的水型伤寒暴发的92例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以2016年8-10月江阴市某镇出现的92例由于水源受......
患者,男性,48岁。1999年8月因发热、右髋关节疼痛2个月就诊。患者自述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右髋关节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跛行。期......
对经血液骨髓培养确诊的98例甲型副伤寒患者,在不同病程作肥达氏反应,阳性率为68.4%(68/98),低于文献报导和伤寒患者肥达氏反应阳......
对81例甲型副伤寒杆菌培养分离并进行血清学实验影响因素分析,认为采血时间、采血量和抗生素对菌株分离有较大影响;试剂对肥达氏反......
目的探讨伤寒杆菌抗原酶免法(ELISA)、脂多糖-被动血凝试验(LPS-PHA) 在伤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4例门诊发热疑似伤寒......
2006年7月19日~11月9日,陆良县一山村两次相隔50d在两自然村陆续有村民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纳差、腹胀、腹痛等症状病例。经......
葛根味甘、平、性凉,归脾、胃经,历代医家在临床运用中,使葛根用途日趋广泛。现就葛根的应用举例如下。1伤寒沈某,女,40岁,2006年4月22日......
目的探讨肥达氏反应实验技术的改进方法,使学生操作起来更容易,减少试剂用量,缩短试验反应时间。方法用移液器加样,微量孔代替试管,52℃......
采用20孔U型孔血凝反应板微量法代替传统的肥达氏反应实验方法,结果可见凝集现象清晰,易于判断,解决了试管法易摇动而影响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诊断伤寒、副伤寒的可行性。方法利用蛋白质芯片方法,将伤寒抗原(To、Th)和副伤寒抗原(Ta、Tb、Tc)及伤寒V......
肥达氏反应(Widal,s reaction)是临床诊断伤寒的重要实验室指标。目前国内肥达氏反应大部分都应用常规试管法。但这种方法需时较长。......
自1990年万树栋等[1~3]发现伤寒患者骨髓中戒指样组织细胞以来,其在伤寒诊断中的价值日渐受到重视,现已列为临床诊断伤寒的指标之一......
肥达氏反应试验是医学免疫学学生实验课中的一个传统实验,长期以来大多采用试管法来观察结果。针对该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设计改进......
<正> 近年来个别地区伤寒流行,且不典型病例日趋增多,造成临床误诊者屡见不鲜。本文报告5例,以供临床借鉴。例1 以畏寒、发热、上......
<正> 病史摘要女患16岁,中学生。于1987年11月2日开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之间。以上感处理,热度不退,于11月6日住入当......
<正> (一)主治:胃脘病方药:腊肠树果仁制法及用法:取腊肠树果仁加水煎成每10毫升内含鲜果约一大两,为成年人一次量,一天三次,七天......
<正> 例1:女,23岁。因反复腹泻半年,发热7天于1986年1月4日入院。半年来反复稀便,每日3~4次,无粘液血便,经治疗症状时轻时重。7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