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酶活性相关论文
降水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其变化会影响土壤呼吸。微生物是土壤呼吸的关键驱动因素,但是在不同降雨梯度下,针对脆弱生境地区,微......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胞外酶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碳固存能力至关重要,且易受农艺生产措施的影响。为探讨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碳......
土壤胞外酶及其化学计量比是反映土壤养分可用性和微生物底物限制的敏感指标。然而,对全球变化敏感的高山树线过渡带土壤酶活性和......
解决种植天麻产生旧菌材的资源浪费问题。该研究基于生产实际,进一步探索了冬荪菌循环利用天麻旧菌材的机制,并考察了蜜环菌分泌物对......
以香茅草、忧遁草、巨菌草、象草和紫色象草5种菌草(Juncao)为试材,采用菌草浸出液进行皿培牛樟芝菌丝体的方法,研究了菌丝体生长速率......
植物可以通过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改变土壤微生物量及碳氮磷转化胞外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碳氮磷循环过程。然而,针对土壤磷有效性如何......
【目的】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矿质元素之一。由于土壤胶体中复杂的化学过程,导致水溶态磷常常被固定和吸附成为迟效态,因而成为植物......
豆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是重要的牧草种类,且作为绿肥植物,在土壤培肥及轮作倒茬等农艺措施管理中广为应用。由于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
由炭疽属真菌侵染引起的橡胶树炭疽病是国内两大橡胶树叶部病害之一,当前关于炭疽病原种群组成、分布及优势种情况与生物学特性差......
胞外酶活性在海洋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微生物降解和利用有机复合物的关键。不仅对于深入了解海洋中主要的生物地球化学途径......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连接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物质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关键步骤。微生物是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主要的的分......
[目的]通过对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的富硒驯化,研究各菌株硒耐受性、有机硒含量及生物活性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生物活性更强......
为探究羊肚菌继代培养代数同菌种退化的关系,对梯棱羊肚菌菌丝体进行继代培养,并对各代菌丝显微形态、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和胞......
秀珍菇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白腐真菌,其固态发酵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而秀珍菇菌丝的活化是固态发酵的起始,菌丝活力的高低影响......
土壤呼吸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和大气间第二大碳通量,其中大约有50%以上来自土壤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在调节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中......
由于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地下过程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化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全球气候预测模型中缺乏相应的试验数据......
为探讨不同蛋白添加剂对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的作用效果和增产机制,选择豆粕(Soybean meal)、膨化大豆(Extruded soybean)、玉米蛋......
目的研究灵芝生长周期内不同部位基质中物质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基质中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初步探究基质中物质量变化的机制。方法......
异龙湖是富营养高原湖泊,对其酵母菌多样性及产胞外酶和油脂活性菌株进行研究,了解酵母菌在异龙湖中的分布及探讨酵母菌参与湖泊有......
印度丽蘑(Calocybe india),又名奶白蘑菇,是原产于印度的一种典型高温型珍稀食用菌。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适应性进行研究,考......
本文以开发利用桑黄这一新兴的药用菌物资源,探明其菌丝体生长所需条件(环境条件、营养条件)和测定几种胞外酶活性为目的,对桑黄的主......
茯苓(Wolfiporia cocos)是一种高等担子菌,是一种高温好气型腐生真菌,常以菌核入药,医药行业及日常生活中所说茯苓均指其地下菌核,......
本试验以采自中国、芬兰、朝鲜、俄罗斯及日本等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桦褐孔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代料栽培,分别在接种后的第20、4......
目的: 1.了解本地区(粤西)马拉色菌毛囊炎(MF)和花斑糠疹(PV)患者马拉色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检测马拉色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及......
本试验以采自长白山区野生猪苓菌核经组织分离得到的猪苓纯培养菌种为试验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时间、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猪苓菌丝体......
密度感应(quorum sensing)是细菌间通过分泌信号来控制特定基因表达的一种机制。在一些病原菌中,一些毒力基因的表达是受密度感应......
为明确从茶园腐殖层昆虫尸体上分离的虫生真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对茶尺蠖的生防潜力,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该......
[目的]研究生物磁效应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场强为0.10T、0.25 T、0.40T恒定磁场,以流速为1......
为了探明不同培养料对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3种培养料配方,分别取其在菌丝覆面、菌丝半瓶、菌丝满瓶、原基出现、开伞期、子实......
水生环境中的有机物大多(>95%)以高分子聚合物的形式存在,它们是水生异养细菌的主要碳源及能量来源.这些高聚物只有通过胞外酶水解......
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采用7种不同磁处理水拌料、喷浇,在菌丝长至半袋、菌丝满袋、原基、幼菇、子实体成熟这5个阶段取样,对7个处理的......
研究了3种不同培养料对黄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多氛氧化酶的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
测定了白灵菇在三种培养料中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胞......
研究了Na2Se2O3对灵芝菌丝生长及菌丝生长期间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5~1.0 mmol*L-1 的 Na2Se2O3均可促进菌丝生长和菌丝生......
通过高温(35、40℃)和降雨处理,对三种不同茶龄包括10年(Y10)、30年(Y30)和50年(Y50)的茶园土壤和茶园邻近荒地土壤(Y0)进行研究,分析土壤碳......
文章对木耳属野生茵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木耳属茵株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茵丝生......
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等管理措施将改变农田土壤碳和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而影响土壤酶活性乃至土壤肥力。为了明确土壤中可利......
土壤有机碳矿化是调节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作为全球变化的两个关键驱动因素,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增加对土壤碳循......
近年来,珍稀食用菌白灵菇越来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对其分析与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和深入。综述了白灵菇的营养成分、胞内胞外......
围封禁牧以促进自然演替的方式是半干旱区草地土壤退化恢复有效方法,但是,应用不当的禁牧管理会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对禁......
根际是养分、水分等物质进入植物根系的门户,根际微生物是植物根部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有机质分解、各类养分吸收和植......
水稻秸秆是丰富的有机养分资源,但还田率不足35%。限制水稻秸秆养分利用的重要原因是其碳氮转化缓慢,微生物与作物争氮,造成减产。......
与稻田土壤碳氮循环(矿化、转化等)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可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为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胞外酶......
测定了金耳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
为提高日光温室空间和地面的利用率,探讨日光温室葡萄架下种植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可行性。3月初,在日光温室葡萄架下每隔10......
为获得有效防治桑枝枯菌核病的生防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桑枝枯菌核病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获得6株抑制作用较强的芽孢......
海水胞外酶活性可以指示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的营养状况。我们测定了2017年3月25日至4月15日黄海和东海44个大面站以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