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核相关论文
结团化是原子核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学特征。在轻核区域,不管理论还是实验上,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进展。然而,人们对重核中......
新核素合成研究是核物理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特别是在重质量区域如丰中子重核区,丰质子锕系核区和Z>104超重核区。熔合蒸发反应受......
一直以来,原子核壳结构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重点关注内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新一代放射性核束装置和探测技术的蓬勃发展,丰中子原子......
合成超重核是核物理学界的重要前沿领域之一,获得更重的超重核是核物理研究学家一直关心的问题,近些年许多著名的国际实验室,如德国亥......
超重核合成是原子核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对人们扩展新物质新材料、研究原子核性质、检验原子核理论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低......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重元素研究的意义及历史背景和国际现状,并叙述了中科院近物所首次合成和鉴别了一个超重新核素259Db.实验是利用......
介绍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上新建的一台用于超重核实验研究的充气谱仪装置,描述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及设计参数.利用已知截面......
介绍了重原子和核结构研究谱仪SHANS中RFQ冷却聚束器RFQ1L上宽带射频功率信号源的研制过程和调试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功率信号源......
实验证实,用重离子碰撞合成超重原子核时,准裂变对熔合的抑制是非常重要的.碰撞中双核系统间核子转移所形成的势能面称之为驱动势,......
简单描述了超重核合成的历史与国际现状,详细地介绍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并对近代物理研究所未来在超......
理论预言超重核270Hs是“双幻数”形变核.利用二参量Smoluchowski方程计算了248Cm(26Mg,4n)270Hs,244Pu(30Si,4n)270Hs,238U(36S,4......
在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模型下,采用NL-Z2,TMA两套参数对质子数为103—109的奇-偶核基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的结合能......
用宏观-微观模型和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考察研究了最近在俄罗斯研究合成的新核素287 115及其a衰变链上的原子核的基态性质.研究表明宏......
运用变形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系统地探讨了新核素265Bh及其α衰变链的基态性质.对关联的处理采用了BCS方法,不成对核子的处理运用了......
运用推广的液滴模型来确定新核素288115及其α衰变链上核的衰变位垒,采用量子力学中处理α衰变的WKB方法,对该链上各原子核的α衰......
通过在形成超重核的重离子俘获和熔合过程中引入位垒分布函数的方法对双核模型做了进一步发展.超重核形成过程中的俘获、熔合和蒸发......
描述了一台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前端安装的速度选择器系统,该系统由2个三组合四极透镜组和1个正交的电磁场组成,将用于......
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系统研究了超重核~(294)118及其α衰变链的基态性质,给出了这些原子核的每核子结合能和α衰变能以及......
超重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际意义。目前,在自然界直接寻找超重核的方法主要包括普通质谱(ICP-SF-MS),加速器质谱(AMS)及多重......
在双核模型框架下,双核系统生成超重复合核的机理是由双核中的弹核的核子全部转移到靶核产生的,而核子转移是由双核系统驱动势确定......
结合径向基函数方法,我们将常用的几种原子核质量模型的精度提高了约10%~40%。留一交叉验证与AME03-11测试表明径向基函数方法是一......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断地发现新的元素并填人元素周期表中。同时,新元素的发现以及关于原子核的研究,对现有的元素周期表及......
采用Nilsson势的宏观-微观模型,对Z=114同位素链上原子核基态的结合能、衰变能和四极形变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
基于统一裂变模型和自发裂变公式,计算了274-319119同位素链的衰变和自发裂变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A=283~297区间,核素以衰变为......
超重元素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对于超重核实验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超重核素β-衰变寿命是了解超重核素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利用我......
在双核模型框架下, 用数值解主方程方法计算了超重核的熔合几率. 明确描述了包含能量、角动量和碎片形变弛豫的相对运动, 并与核子......
超重元素的研究是目前核物理和核化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各种理论模型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合成超重核的研......
本文讨论了超重核^288 114的超形变带的相关性质,发现了^288 114核的四极形变、γ形变、运动学转动惯量、动力学转动惯量、均方根......
利用二参量Smoluchowski方程计算了54Fe+204Pb, 56Fe+206Pb, 58Fe+208Pb冷熔合和 32, 34, 36S+238U热熔合的复合核形成截面和蒸发......
在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 (RCHB) 理论框架下, 在质子数Z=100 -140和中子数N=Z+30- 2Z+32等偶偶核中进行了超重球形双幻......
应用宏观-微观模型系统研究了超重核的形状和结构性质. 其中, 宏观能是由基于核子密度泛函的连续介质模型计算得到. 计算结果很好......
用Skyrme-Hartree-Fock模型计算了超重核的密度分布, 并讨论了其形状和同位旋相关性. 以292120核为例, 计算表明形变对密度分布有......
介绍并讨论了研究超重核合成的主要理论模型以及近年来在研究重核熔合机制和超重核合成理论模型方面的进展。......
建立了计算球形核α衰变寿命的新模型——密度依赖的结团模型(DDCM)。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子核的形变自由度,发展了形变的密度依赖的结......
研究了采用类弹碎片质量数为变量的一维(1D)主方程(ME)描述重离子熔合反应时的受限制条件,建立了以类弹碎片中子和质子数为独立变量的二......
采用尼尔逊势的宏观-微观理论系统研究了最近合成超重核^(294)118及其α衰变链的基态性质.给出了这些原子核的结合能、α衰变能和寿......
应用V-S公式、连续介质模型和Strutinsky壳修正能量理论计算结果,对SHEs区的核素进行α衰变能及寿命、基态形状及其变化和壳能级结......
用Skyrme-Hartree-Fock+BCS方法计算了超重核的基态性质,讨论了结合能、α衰变、形变、壳结构和自发裂变等问题.计算得到的结合能......
对超重核区(Z≥110)中的30个原子核运用文献[1]给出的新参数的Violar-Seaborg公式和文献[2]所给出的三个公式及其参数分别计算α衰变......
自然界中的原子核绝大多数是稳定的,形成所谓的β稳定区域.原子序数Z>83的重核和超重核不稳定,可以发生裂变或α,β衰变,寿命总体......
尽管目前利用熔合蒸发反应合成超重核的研究陷入停顿,但该反应机制仍是实验室合成新核素的主要方法.为了研究核耗散强度对超重核素......
运用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并结合量子力学中的WKB方法计算了新核素^263Hs和^260Bh及其α衰变链上各核素的势垒贯穿概率,对该链上各原......
本文中,我们发展了原子核α衰变的结团模型,系统地计算了原子核a衰变寿命,尤其是重核和超重核区域;借助于成功的核衰变模型,我们从......
正在建造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加速器系统可以提供能量为几个MeV/u到1.1GeV/u的重离子束流。其中超重核合成机......
基于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理论框架,计算了292-310122同位素链的α衰变和自发裂变的半衰期。计算时的基本输入量为两子核的质量数......
运用推广液滴模型结合WKB方法对新合成超重核293117和294117及其α衰变链中各核素的半衰期进行系统性分析,论计算到超重核半衰期与......
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在超重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理论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着重介绍推广的液滴模型和准分子形状机制,它们的优点是考......
物理超重元素合成是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核反应实验合成超重核,准确计算出重核熔合反应的俘获截面是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