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相关论文
50年前,在中国当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征组歌》在北京首次公演。作为目前健在的《长征组歌》始唱者之一,中国著名男低......
193部5年5月,中央红军全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巧渡金沙江,是毛泽东继......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
说起生茂这个名字,或许一些人不太熟悉,但提起由生茂谱写的歌曲,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从刚进幼儿园的儿童,到花甲老人,大部分都唱过......
半个多世纪以来,“长征组歌”一直为最受中老年人喜爱的歌曲、中国民间老年合唱大赛首选参赛歌曲。1965年,第一代“长征组歌”中年龄......
今年夏天,我从我的母校——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回想大学四年走过的日子,感慨万分.“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这首在校园里无......
...
主持人:吴伟星 吴伟星,男,1971年7月生。常州市武进区郑陆初级中学教科室主任,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
1968年初,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且从此杳无音讯.7年后,肖华又在毫无任何征兆......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站在吴起县的胜利山上,不由得让人想起《长征组歌·到吴......
70年前,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被誉为“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敌情依据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突破乌江,奇袭腊子口等一个个成功战例,足以说明,就作战指挥而言......
在“红色经典”创作40周年之际,笔者慕名来到北京军区政冶部干休所,访问了75岁高龄的李遇秋老人.有4位曲作者:晨耕、唐珂、生茂、......
根据肖华同志的长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创作的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曾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
根据肖华的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创作的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堪称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也是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无论《......
【摘要】2019年是纪念红军长征开始的85周年,也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面世的第55周年。这部声乐作品因其恢弘的篇幅、鲜明的主......
经典老电影《红军不怕远征难》(197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自问世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是它其中的一些音乐作品至今仍在......
合唱艺术是讲究协调统一,在人声的共性中寻求艺术表现的艺术。本文通过对排练《长征组歌》实践经验的总结,试图寻求一个较快、较好地......
作者通过在指挥《长征组歌》演出中总结的经验,指出鲜明动人的音乐形象是作品成功的基础,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作品成功的保证,多......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
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本人对长征组歌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从其创作背景、题材、作品风格等进行了分析、整理。此为中国红......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本文是继2011年作者发表的《长征组歌——中国红歌系列研究之一》后,对《长征组歌》进行再次较为......
2016年是中国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文是继2011年作者发表的《长征组歌——中国红歌系列研究之一、二》后,对《长征组歌》进行系......
<正> 战友文工团在纪念“八一”建军节的音乐会上,演出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萧华词,晨耕、生茂、唐訶、遇秋曲)受到了首......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不久前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名义,在“流金岁月”栏目组织了《长征组歌》创演人员重新聚首的访谈类节目。上......
《长征组歌》诞生40多年来,四种不同形式版本的演变,并在持久的传播中变成大众的集体记忆。歌词以深刻的主题,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给......
长征,是中华民族顽强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示了中国红军将士们坚持不懈的斗志和勇气.1965年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诞生,以奔腾的情感和......
金秋时节,一台音乐经典,绽放在校园的夜空。由战友文工团演绎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舞台音诗画,掀起了中央党校纪念......
一部划时代的艺术精品,为什么出自一个小红军出身的上将之手?曾任萧华秘书的李圭在《回忆萧华》里写道:萧华同志曾多次说过:我写《长征......
京剧音乐史诗《长征组歌》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在肖华将军原作《长征组歌》歌词的基础上,用京剧音乐重新演绎的红色经......
<正> 吸收民间旋律作为素材进行歌曲创作,在音乐创作实践中和音乐教学中,被公认为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通过分析大量的优秀音乐......
<正>一、领受任务1965年1月,时任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分工兼管歌舞团的晨耕同志找到我和生茂,说上级交待下来一个任务:为总政治......
<正> 为庆祝“七一”党的生日,6月29日和30日两天,《长征组歌》的“原班人马”重新聚首在39年前的首演地——民族宫大剧院,再次唱......
由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40多个春秋,被誉为我国合唱史上的里程碑。1965年8月1日......
<正> 1996年的北京,文化市场纷繁兴盛,各种艺术形式竞相争芳斗艳,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令北京的观众目不暇接:流行歌曲盛极而衰,一而再......
<正> 毛主席语录:"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萧华作词)的创......
<正> 1964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上将创作了一首长诗《长征组诗》,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
《长征组歌》的叙事性非常明显,10首歌词就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真实战斗生活场面。本文从歌词的叙事结构的角度,从"组歌的圆形叙......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共包括10首歌曲,创作于一九六五年"八一"建军节,由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在北京首演,演出获得了良好的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在以长征为主题的革命历史题材中,《长征组歌》无疑是万众瞩目的经典之作,它犹如一幅雄浑绵延,气荡山河的历史画卷,挥毫泼墨刻画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