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笺》相关论文
本文通过追溯“按迹以求性情”一语的历史来源,并在全面考察《诗经》郑笺的基础上,认为郑笺对《诗经》中的情感诗句的阐发,内容丰富,感......
通过对<孔疏>标"兴"之特点与<毛诗传><郑笺>标"兴"之特点比较分析,提出<孔疏>之标"兴"主要着眼于"兴"与作品主旨之间的关系,而没有......
《郑笺》训诂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
三《礼》注中的诗说与《郑笺》既有契合又有矛盾之处,郑玄注《周礼》、《仪礼》时未得见《毛传》,所采为三家《诗》说,《周礼注》......
欧阳修主张探求《诗》本义,但《诗本义》并非全是《诗》本义。《诗本义》的许多解说很精彩,但也有不少解说值得商榷。学者过多关注......
宋代《诗经》研究中,最早批评《毛传》、《郑笺》的是欧阳修的《诗本义》,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对毛、郑字词训诂、章句解释等方面,同......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今文经学家,粱启超称其为“今文学之健者”。魏源治经,“承常州学派之余绪,著《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
刘强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指出,《小雅》中的六篇“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
人们历来重视对《毛传》“标兴”的认识,却很少关注《郑笺》对《毛传》“标兴”的认识和发展。《郑笺》的这种认识和发展在形式上表......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什么意思?东汉包咸说:“归于正。”北宋程颢说:“思无邪者,诚也。”译......
"疏不破注"仅仅是经学注疏的一般原则。《毛诗正义》对《毛传》《郑笺》常有违逆,一切以实际需要为目的,学派观念并不十分突出。......
<正>一、《郑笺》的训诂研究郑玄首先是一个训诂学家,他对毛诗的笺注不仅训释字词,贯通诗义,而且开创义例,垂范百代。因而这方面的......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涉及语法问题的论述早就已经存在,不过这些语法分析往往散见于各种训诂学著作之中,没有明确的语法体系,除极个别......
在现有文献条件下,难以断言《毛诗》是否传自荀子,但可对比二者之异同:《大序》“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学观与荀子相......
《毛诗正义》是唐代孔颖达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毛亨和郑玄研究解释《诗经》的一个注解文本。《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在中......
中国有五千年以上的辉煌文明史,也被称为诗的国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郑......
经筵讲读是宋代学术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宋学形成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之功。将包括《诗经》在内的经筵讲读制度化是从仁宗开始的,这一时代......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
考述《毛传》、《郑笺》、《孔疏》训诂术语的使用情况,从中可窥探出汉唐八百年间训诂术语由随意性向规范性、单一性向系统性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