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气说相关论文
对于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具体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有五种意见,即八卦卦气说、六日七分说、四时说、九十日说与天门地户说,......
虞翻象数易学是西汉易学继承发展,无法代表同时代易学发展的主流.一般认为汉易为繁复驳杂之象数易学,本文认为透过杂乱的象数体例,......
西汉易学卦气说以《周易》特有的卦爻符号系统符示涵摄四时月令、节气物候乃至阴阳二气的消息变化,是汉代象数易学中的基本学说。自......
郑玄不仅是两汉末期的经学大师,更是汉代经学的总结者。他遍注群经、群纬,旁及诸子之说,还包括了谶说、天文、律历等各种术数。郑氏易......
梁韦弦先生在《汉易卦气学论要》里说:“从文献记载来看,易卦配以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并纳甲纳支、配以五行,是一种具体运用于占筮的体系......
汉末易学家荀爽构建象数学说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其乾坤合居说阐释了乾坤与阴阳的体用关系,确立了乾坤的根本地位。乾坤升降说揭......
卦气说是把<周易>的卦爻同历数结合起来,以<周易>的六十四卦与一年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相配合,作为占......
【正】 汉代易学以象数派为主流。人们通常认为,象数派排斥义理,义理派扫落象数,这两派各持一端,势如水火。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本文讨论分析了《二三子》,《要》、《衷》等帛书《易传》中所蕴含的卦气思想,说明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学术发展史上,西汉后期的刘向、刘歆父子占有重要地位。具体到易学领域,他们也提出过许多颇有价值的思想理......
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含义与天道运行的"岁之义"无关;故卦辞所言方位与<说卦传>讲的"万物出乎震"的运行位序及帛书<易之......
摘要:汉代易学以象数学派为主流,而汉代象数易学又以孟喜、京房为其开创者。孟京易学主要特征之一,即是以卦气说的阴阳流转来释易,来体......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
【正】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哲学家都存在轻视自然科学的倾向。有的哲学家虽然注意从自然科学中吸取哲学养料,但基本是属于利用自然......
长沙子弹库所出战国楚帛书,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古代文物研究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件珍贵文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流于美国,......
旧题扬雄所作《蜀都赋》的真伪向有争议,文学辨伪常用的研判手段并不足以得出铁证。其实文本背后隐含的作者的观念与思想,更堪为确......
《周易》思维与象棋起源及其设计思想宋会群《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讲哲理为主的典籍。《周易》思维指的是其中高度抽象和凝聚......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
引言坤卦的原名是什么?从《乾凿度》到《玉篇》,从宋人到清儒都有所探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出土以后,学者们又发表了许......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
西汉《易》学家京房所创立的"六十律",在中国乐律学史上影响甚大。汉代《易》学的卦气说的结构体系中,有无"六十卦"之名目?若有此......
西汉《易》学家京房依据"卦气"说的《易》学像数模式,运用古代音律学之三分损益法,建构了"京房六十律",对古代音律理论产生了极大......
卦气说是汉代易学家在融旧铸新的哲学诠释学进路下所显发的基本学说.此说始彰于孟喜,大显于焦赣、京房,深化于《易纬》,发皇于马融、荀......
京房易学思想述评(上)崔波京房(前77年—前33年),本姓李,字君明,推律自定为京氏,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从梁人焦延寿学《易》,占验之术颇......
《后汉书.律志》中,与《易》学相关的内容颇为丰富,京房"六十律"与汉《易》"卦气说"象数模式的密切关联性,正是从《后汉书.律志》......
本文对《周易》乾坤两卦的6处卦爻辞作了新的解释,认为《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之“惕”应训为止息;“用九”、“用六......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母体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和炎黄子孙的根。“身在异国,根在河洛”,表达了......
丁若镛是李朝朝鲜时期的易学家。他通过解释《易传》和汉宋卦变而提出“推移说”。此说的基本内涵是以汉代卦气说十二辟卦和中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