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获得多重耐药禽源大肠杆菌InCI1质粒pEC012的全序列,并分析携带blaCTX-M-65,rmtB,fosA3等多重耐药区的结构特征,为阐明E coli多重耐药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药物敏感性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1株鸡源大肠埃希菌EC012进行研究,利用接合和电转试验、质粒复制子分型,质粒多位点序列等方法对其携带的pEC012质粒进行研究,同时利用Illumina方法对该质粒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株鸡源大肠埃希菌呈现多重耐药的表型;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此株菌携带有blacrx-M-65,rmtB,fosA3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和遗传进化分型表明属于D-ST117;质粒分型试验表明携带抗性基因的质粒属于Inci1 ST71;全序列测定表明,pEC012质粒全长为139,622 bp,携带有blaTEM-1,blaCTX-M-65,rmtB,fosA3,floR,aac(3)-Ⅳ,oqxAB等多个耐药基因,由IS26构成的多个复合型转座子组成一个复杂的多重耐药区(MRR),特别是IS26-fosA3-orfl-orf2-Δorf3-IS26、IS26-fip-ΔISEcp1-blaCTX-M-65-IS903D-iroN-IS26、IS26-tnpR-blaTEM-1-rmtB-IS26的重组方式,进一步解释了携带blaCTX-M-65,rmtB,fosA3多重耐药区的重组机制。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插入序列元件ISEc57(https://www-is.biotoul.fr//)。【结论】在IncI1ST71型质粒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多重耐药区,其携带有blaCTX-M-65;rmtB;fosA3;floR,oqxAB等多个耐药基因,由IS26构成的复合型转座子在多重耐药区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