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腐线虫又称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p.),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内寄生线虫,寄主范围广泛,在亚洲、澳洲、美洲和欧洲等地区均有发生,对全球作物的危害程度仅次于根结线虫和胞囊线虫。该类线虫引起的小麦根腐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一些地区对小麦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为了明确黄淮麦区根腐线虫的区域分布及种类遗传多样性,本次研究主要对黄淮麦区四省(河北、山东、山西、安徽)部分地区的小麦根腐线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河北邢台市邢台县、山西运城市平陆县等8个种群进行单条线虫DNA的提取,并对PCR扩增的rDNA区包括18S区以及ITS区进行扩增。利用DNAMAN软件对8个小麦根腐线虫种群的18S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8个种群与GenBank中其他短体线虫群体分别具有92%~99%(EU669927)、92%~96%(EU130812)的同一性,说明小麦根腐线虫不同群体的18SrDNA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根据小麦根腐线虫供试8个不同种群和GenBank中其他多个短体线虫群体18SrD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有18个小麦根腐线虫种群主要聚为两支,其中第一支可以分为两个亚支,第一亚支包含群体PraN1、PraN2和PraN4,群体PraN3、PraN5-PraN8和其他的4个种群聚为第二亚支;种群P.hippeastri(KJ001716)、P.scribneri(EU669958)、P.loosi(AB90529)、P.loosi(AB905296)、P.loosi(AB905286)和P.speijeri(KF974683)6个种群组成了第二支。供试小麦根腐线虫8个种群ITS rDNA的核苷酸序列在GenBank中与其他小麦根腐线虫具有91%~99%的同一性。ITS rDNA核苷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18SrDNA系统进化树相似,所有19个种群主要聚为两支,Pra2和Pra3两个群体聚为第一支,后者又可以分为两个亚支,其中第一个亚支由供试的Pra4、Pra6群体和GenBank中的其他4个群体P.scribneri(JX046933)、P.scribneri(JX046934)、P.scribneri(KT873860)和P.scribneri(JX046932)组成,然而Pra1、Pra5群体和GenBank中其他7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近,共同构成第二亚支。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淮麦区小麦根腐线虫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