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魔芋葡甘聚糖与脂肪胺通过席夫碱连接,制备了pH敏感的两亲大分子KGM-g-AH,使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分子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mg/L。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到该胶束为均匀分布的球状微粒,平均粒径约为100nm,与动态光散射(DLS)结果一致。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测得该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6%和34%,其对姜黄素有显著的增溶、提高物化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等作用。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姜黄素KGM-g-AH胶束在pH=5.0的缓冲液中释放速率远高于在pH=7.4的缓冲液中,呈明显pH依赖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载姜黄素KGM-g-AH胶束在细胞内酸性环境中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在中性环境中,有望成为理想的pH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