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足球比赛是高强度、长时间、多方向的间歇性运动项目。在高强度、长时间的比赛过程中,疲劳后带来的神经肌肉功能的下降可能是诱发ACL损伤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其运动形式的独特性导致比赛中疲劳的累积具有一定专项性。目前,基于专项性疲劳模型诱发疲劳导致ACL损伤的研究还较少且专项性疲劳导致ACL损伤的研究尚无定论。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足球专项体能测试(soccer-specific aerobic fitness test,SAFT90)前、后足球运动员进行单脚落地跳和侧切动作时躯干及下肢各关节运动学的差异,进而探究疲劳对足球运动员完成专项动作时可能导致ACL损伤的运动学特征。研究方法:17名足球专项运动员且运动年限均为2年以上为受试者,进行足球专项体能测试(SAFT90)。SAFT90方案:基于现实足球比赛数据开发的90分钟足球比赛模拟协议,可反应出足球比赛的外部负荷及内部负荷。受试者需进行SAFT90测试诱发专项性疲劳,并运用8镜头Nokov(中国)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数据采集频率为200Hz),分别采集单脚落地跳跃(35cm)及侧切动作在疲劳前、后的躯干和下肢各关节的运动学特征数据。运用Cortex-64 5.5.0.1579(Motion Analysis Inc,USA)解析软件对运动学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得到躯干和下肢各关节的三维角度。利用2×2重复测量双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疲劳前、后×专项动作)对因变量参数(躯干和下肢各关节运动学数据)的影响,如有交互,后采用配对样本t-test确定疲劳前、后和专项动作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完成,其中显著性标准定为一类误差概率不大于0.05。研究结果:通过比较专项疲劳和测试动作对躯干和下肢各关节运动学的影响发现,着地时刻膝关节内收外展角存在显著性交互作用(F[1,15]=5.683,P=0.031)。着地时刻,侧切动作疲劳后表现出较大的膝关节外展角(P=0.017)。另外,不论动作疲劳后均表现出较小的躯干前倾角(P=0.043)、髋关节屈曲角(P=0.003)和膝关节屈曲角(P<0.001)及倾向于足跟着地(P=0.029);与单脚落地跳相比,不论疲劳前、后侧切动作还表现出较小的躯干前倾角(P=0.008)以及更倾向于足跟着地(P<0.001)等。而在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时刻(峰值角度时刻),躯干前倾角度(F[1,14]=8.43,P=0.012)、髋关节内旋角(F[1,14]=6.804,P=0.021)、膝关节外旋角(F[1,15]=12.146,P=0.003)以及髋关节(F[1,15]=4.782,P=0.045)矢状面关节活动度均具有显著性交互作用。峰值角度时刻,疲劳后仅侧切动作躯干前倾角度减小(P=0.032);而与单脚落地跳相比,不论疲劳前、后侧切动作表现出较小髋关节屈曲角(P=0.001)和膝关节屈曲角(P<0.001)等。另外,不论动作疲劳后还表现出较大的膝关节矢状面关节活动度(P<0.001)等。研究结论:从人体闭合运动链及运动关节耦合方面,着地时刻,两种专项动作均使疲劳诱导后人体以更为直立(僵硬)的着地姿态(较小的躯干前倾角、髋关节屈曲角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及峰值躯干前倾角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增大ACL损伤的风险。着地时刻,不论疲劳前、后侧切动作表现出较小的躯干前倾角及倾向于足跟着地可能造成ACL损伤风险大于单脚落地跳。峰值时刻疲劳后,只侧切动作表现出了可能造成ACL损伤风险增大的因素(较小的躯干前倾角度)。峰值角度时刻表现出的动作间运动学参数差异可能是由动作特征不同引起的。另外,较大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如较大的膝关节矢状面关节活动度等)也可能造成ACL损伤风险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