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和含量相结合优选湖北贝母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贝母系百合科贝母属(Fritillaria L)多种植物的干燥鳞茎,在我国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其功效主要为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湖北贝母原野生于恩施自治州,俗称“板贝”或“窑贝”,民间习作川贝药用,历史悠久,现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中,发展为仅次于浙贝母的第二大主流品种。吴继洲教授等从1979年开始,对其作了化学成分、急性毒性、初步药效学和一般药理学等品质评价的系统研究,发现湖北贝母镇咳、祛痰及平喘的主要活性部位在总生物碱部位。以往的研究发现当提取溶媒为50%EtOH时,提取所得总生物碱部位药效最好,总生物碱收率也较高。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优化湖北贝母有效部位的提取工艺,本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溶媒体积三个因素,以提取物总生物碱收率及各提取物镇咳活性的强弱双重指标来优选出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本研究结果表明当提取条件为以50%EtOH提取3次,每次1小时,提取溶媒为每次4倍体积时,湖北贝母总生物碱的收率最高,其镇咳作用也较强。所以综合总碱收率及其药理效应,得出湖北贝母有效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即为以50% EtOH提取3次,每次1小时,提取溶媒为每次4倍体积。正如中药的提取分离若在活性筛选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将变得更为有的放矢一样,在中药提取分离的工艺优化中,若能将其生物活性与成分含量相结合, 将使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依据充分,更为可信和可行。本文采用的活性和含量相结合的方法为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值得尝试。
其他文献
模糊关系与算子合成构成了模糊映射,即将模糊集映射为模糊集。本文证明了模糊保并、保交映射的隶属函数可以表示为模糊关系与算子的合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夜间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病人夜间护理风险进行总结,并结合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2014年下半年收治的55例神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发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
牌坊作为一种典型的纪念性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技术等的最高水平。金溪县位于赣东抚河中游,是临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作为古村落的重要组
<正>中药贝母系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多种植物的干燥鳞茎, 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效,在我国有悠久的用药历史,至今仍被国务院列为名贵中药材。中药贝母
会议
该文提出了软代数中的Fuzzy中理想的新概念,研究了它的各种性质,得到一系列结果。
<正>初中阶段,是团队组织衔接和交替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团队组织一体化推进的关键时期,团队组织必须在这一阶段健康、有序地发展,并逐渐取代少先队组织,形成更高一级的团
为提升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研究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1994—2013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收入因素对居民旅游消费影响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