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中最常见。基因调控该疾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几年发现非编码RNA,主要包括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也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其中,微小RNA为较保守的短链非编码RNA,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而长链非编码RNA则有多种调控方式。近期发现某些微小RNA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和大鼠模型中含量丰富并异常表达。微小RNA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参与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前体蛋白的调节,tau高度磷酸化,炎症以及细胞凋亡。例如:微小RNA-29,微小RNA-107与分泌裂解酶β的3’端结合起调节作用。分泌裂解酶β还与微小RNA-298,-328相关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微小RNA-146,-101通过环氧化酶2和补体H参与调节炎症过程。除此之外,微小RNA-124等作为抑制细胞凋亡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中含量显著下降。分泌裂解酶β反义转录体,βC200均属长链非编码RNA,均在患者脑组织内含量显著下降。具体机制不明,但可能与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关。其他种类非编码RNA,如17A,一种小干扰RNA,通过促进参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过程。重要的是,微小RNA在该病患者的脑脊液、血液中能被检测出,并有相应变化,因此可以作为潜在无创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记物。有研究表明,患者血液中多种微小RNA差异性表达,有成为存在潜在生物标记物的可能。另外,非编码RNA参与的RNA沉默也为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案。虽然关于非编码RNA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较少,但是伴随着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和对非编码RNA认识的进一步加深,非编码RNA会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上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