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至今,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在一系列振兴政策促进下,辽、吉、黑三省GDP基本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基本遏止住了区域GDP占全国比重快速下滑的趋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走上了全面振兴的道路,区域经济增长起伏与全国经济态势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从2013年以来东北经济增速快速下降,GDP占全国比重再次出现下滑;2014年辽、吉、黑三省GDP降为5.8%、6.5%、5.6%,经济增速位列全国31个省级单元的后五位;2015年第一季度辽宁省GDP增速仅1.9%,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为5.8%和4.8%,继续呈现增长颓势。社会媒体把仍处在振兴中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再度快速下滑的现象称为"新东北现象"。表面上看,外需不足和投资锐减导致东北经济增长突然失去动力,然而挖掘"新东北现象"根源,当前的诸多问题仍然是"东北现象"的延续,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原有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病根没有彻底根除,各种外部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的矛盾叠加和问题的集中爆发。"新东北现象"再次提示人们振兴老工业基地要遵循区域发展演变规律,科学认识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和周期波动性。应保持战略定力,冷静看待当前的"新东北现象";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经济发展主线不动摇,勇于摒弃"速度情结"的干扰,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面向未来发展,发挥东北地区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现代农业、工业基础和科技人才等方面比较优势,走出有区域特色的老工业基地振兴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