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40例下颌骨修复与重建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重建钛板及骨牵引成骨4种下颌骨修复与重建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优缺点以及临床操作的关键点。方法:选择自1999 年1月至2006年5月间行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病例共240 例,针对其病因、病例类型、缺损分类、采用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以及影响选择修复技术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中,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2倍,年龄从14岁至82岁, 中位年龄42岁。病变性质良恶性各半,缺损类型以半侧下颌骨缺损和单纯下颌骨体部缺损居多,单纯的下颌升支缺损及下颌骨方块缺损病例较少。结论:年龄及病变性质已不再是是否行下颌骨修复重建的决定因素。4种修复方法各有其特点及适应证: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适用于跨解剖区域的较大缺损或伴软组织缺损的各类复合下颌骨缺损畸形。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适用于有充分软组织量的,由良性病变导致的下颌骨体或下颌升枝部的单一区域缺损或嵌入式方块植骨; 重建钛板则适用于多次复发的恶性病变导致的颌骨缺损的姑息性修复;骨牵引成骨则最适合于下颌骨方块缺损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