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而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骼肌系统的衰退会造成肌肉萎缩、骨质减少,进而引起肌力减退、运动能力下降、骨脆性增大、易骨折,同时会增加罹患其它疾病的危险,严重者导致失能,甚至死亡。血流限制训练(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方式,通过使用加压袖带限制肢体静脉回流,减少动脉血流量,从而使肢体远端缺血,再以较小的训练强度刺激肌肉生长、进而改善肌肉功能。该训练对关节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的压力也较小,尤其适用于心血管和肌肉骨骼脆弱的老年人。由于高强度运动在老年人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者中往往很难实现,致使血流限制训练在老年人群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因此,本研究对血流限制训练改善老年人下肢肌肉功能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与优势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实施血流限制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中文资料总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以"血流限制训练""老年人""下肢肌肉""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Elderly""Lower limb muscle"为主题和关键词,搜寻截止至2021年4月,检索出国内外相关文献433篇,并对所有文献资料进行去重、筛选、整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1)血流限制训练提高肌肉力量的作用机制:(1)激素分泌:血流限制训练通过对人体肢端加压引起一系列反应,刺激对肌肉生长有正向效益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肌肉适能。(2)肌纤维募集:2型肌纤维募集增加可能是肌肉肥大的原因之一。2型肌纤维在高强度阻力下才会被招募,而血流限制训练通过缺血缺氧加速肌肉疲劳,降低肌纤维招募阈值,促使2型肌纤维招募增加,进而刺激肌肉肥大。(3)蛋白质合成与抑制:在血流限制过程中,核糖体S6激酶1(S6K1)发生磷酸化,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抑制其水解,最终有利于肌肉生长。(2)血流限制训练能改善老年人下肢肌肉功能。血流限制训练可以单独应用于老年人防止肌肉萎缩,也可结合低强度有氧运动(慢跑、行走、骑行、水上活动)或低强度阻力训练(使用器械、自由力量、橡皮筋)增加肌肉力量。其中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因其运动强度较小而常被应用于健康以及肌肉骨骼脆弱的老年人。Karabulut等(2010)发现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可以改善健康老年人的腿部肌肉力量。Ferraz等(2018)和Rodrigues等(2020)对老年关节炎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发现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能够增加股四头肌质量,明显改善肌肉疼痛。Vechin等(2019)、Lopes等(2019)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预防骨骼肌萎缩,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J?rgensen等(2016)、Groennebaek等(2019)的研究均表明,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应用于老年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中都是安全有效的。(3)血流限制训练的优势:虽然高强度阻力训练被认为是减轻老年人肌少症最有效的运动干预措施。然而,Vechin等(2019)、Ferraz等(2018)、Rodrigues等(2020)的研究均证实,同高强度阻力训练类似,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同样能够通过改变老年肌少症患者基底肌可塑性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增加患者股四头肌质量,提高肌肉力量,改善患者肌肉功能。Rodrigues等(2020)的研究中发现,高强度阻力训练导致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出现运动性疼痛现象,而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并未出现此现象。此外,高强度阻力训练可能会产生关节疼痛和僵硬,并可能增加心血管压力。因高强度运动在老年人中较难实现,而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能够以较小的运动强度即可产生与高强度阻力训练类似的效果,因此,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的阻力训练方法在老年人群中更受青睐,其已成为老年人高强度阻力训练的替代方案。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可以通过促进激素分泌、增加肌纤维募集和促进蛋白质合成来增加肌肉力量。不论是应用于健康老年人还是心血管及肌肉骨骼脆弱的老年人,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都能增加老年人下肢肌肉质量,提高肌肉力量,预防骨骼肌萎缩,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强度阻力训练以较小的运动强度即可产生与高强度阻力训练类似的效果,而且对关节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的压力也较小,因此该训练更适合应用于老年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