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是指由团体或个人进行的,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对不易自我保护的受害者进行的一种故意的、重复的攻击行为(Smith, Mahdavi, Carvalho, Fisher, Russell,&Tippett, 2008)。网络欺负包括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这里仅指网络欺负行为。随着网络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应用,不少在校园中欺负同学的学生开始上网作案。相比较传统欺负,网络欺负的伤害性更强。但由于其隐蔽性和超时空性的特征,难以被家长和学校及时发现。在国内,这方面研究仍然属于新兴领域。考察网络欺负的现状,深入研究网络欺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好地发现、预防和干预网络欺负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一所重点初中、一所普通初中的435名学生进行施测,旨在考察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现状以及初中生遭受家长的心理虐待与忽视个体道德推脱对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42.7%的初中生至少有过一次网络欺负行为。(2)遭受家长的心理虐待与忽视、道德推脱与网络欺负行为显著相关。(3)心理虐待与忽视中的干涉维度、情感忽视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网络欺负行为。道德推脱中的责备归因和道德辩护维度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网络欺负行为。(4)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网络欺负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凸显了来自家长的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初中生实施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而且,受到虐待的学生还会出现道德认知受损(Koenig, Cicchetti,&Rogosch, 2004),从中观察学会道德推脱,将自己的欺负行为视为正当。针对研究结果,需要从家庭监护角度出发,增加对青少年的关心,对其网络使用进行适度监管;并且,家庭和学校都应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从各方面形成合力,保护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