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动作发展是贯穿个体整个生命周期的复杂过程,是人能动的适应环境和社会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龄前期是幼儿动作发展和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早期对幼儿大肌肉动作技能进行科学评价和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增强,还会对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行为等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现有利用体育游戏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研究中干预游戏的创编往往注重趣味性、情节性等,较少基于动作学习与发展的本质及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对干预效果的评估较少关注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故本研究拟基于动作发展理论创编球类游戏,并探讨其对4-5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与情绪发展的影响,为幼儿体育课程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私立幼儿园中班55名4-5幼儿为研究对象(男生28人,女生27人,平均年龄4.31±0.30岁),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密歇根大学Dale博士1985年编制、2013年最新修订的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hird Version,TGMD-3)评价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周仁来和华弥之修订的Epstein&Synhorst 2009年编制的学前情绪与行为量表(Preschool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Rating,简称Pre BERS中文版)评价幼儿的情绪发展水平。实验班进行采用球类游戏课程进行干预,对照班进行原有体育教学活动。干预方案:球类游戏课程共12周、24次,每周2次,每次1小时。基于Newell约束模型的个体-环境-任务理论模型,从动作学习和控制的原理出发,游戏融合多感觉通道的和运动感知,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及其空间、视觉、本体、平衡等能力的发展。使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动作发展水平与情绪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显著性为P<0.05。研究结果:1、干预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情绪发展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上,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幼儿情绪能力整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家庭融入单个维度评分中,对照班幼儿的家庭融入维度得分高于实验班,在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2、实验干预后:对照班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的整体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其中:单脚跳、前滑步、立定跳远、击固定球等进步显著(P<0.05);小马跳、跑步、侧滑步、接球、上手投球进步非常显著(P<0.01)。实验班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的整体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其中:位移和物体操控能力均明显得到改善(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有显著进步(P<0.01),其中立定跳远、小马跳、前滑步、原地拍球有非常显著进步(P<0.01),单脚跳、跑步、侧滑步、击自落球、接球、下手投球、踢球有显著进步(P<0.05),击固定球、上手投球无显著变化(P>0.05)。情绪发展评分中,对照班幼儿的情绪能力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班(P<0.05),其中:在入学准备和家庭融入维度上,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在教师的情绪评分中,实验班幼儿的情绪能力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其中在入学准备、家庭融入、社交自信等维度有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在情绪能力与粗大动作发展相关分析中:教师评分认为:儿童情绪能力与动作发展水平之间相关系数r=0.460,两者存在显著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家长评分认为:儿童情绪能力与动作发展水平之间相关系数r=-0.013,两者存在极弱相关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1、基于动作发展理论设计的球类游戏能有效促进儿童粗大动作发展,尤其可提高儿童的物体操控能力。2、基于动作发展理论设计的球类游戏可有效促进幼儿情绪发展,尤其可促进社交自信、入学准备,对情绪调节、家庭融入等2个维度促进效果不明显。3、建议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的有组织的身体活动,以全面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情绪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