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穿入硬膜外腔深度探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深度。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80例,椎管内麻醉L1-5之间穿刺,随机分为四组,a、c组、b、d组,穿刺分别采用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平行方向进针。a、b组,采用阻力消失法试验,c、d组,采用悬滴(负压)试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灭菌不锈钢尺测量留在体外穿刺针长度,然后退针,每次退针约1mm,做一次压力试验,直到针口刚退出硬膜外腔停止,再次测量体外穿刺针长度,二者之差即为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深度。结果a组退针距离2.3±1.1 mm,b组退针距离1.2±0.5 mm,两组间比较P<0.05。c组退针距离4.9±1.3 mm,d组退针距离4.7±1.5mm,两组间比较P>0.05。a、b组与c、d组比较P<0.01。结论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悬滴(负压)法检测,进针深度4.9±1.3 mm,安全系数低。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平行进行硬膜外腔穿刺、阻力消失法检测,进针深度1.2±0.5 mm,安全系数高,是较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IOCP完成端口的服务器设计方法,实现了利用不多的线程为成千上万用户提供网络服务,解决了多线程下共享资源的保护问题和网络传输中常见的一些问
介绍在一个有实时性控制要求的双处理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基于DMA实现双处理器间高速流畅通讯的设计方案。重点阐述DMA传输的实现过程,数据结构以及linux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本文通过汉英成语的对比,结合汉语四字格成语特殊的结构特点,提出了英译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四种方法.
王夫之不仅是清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诗学理论的建构和批评实践中亦独树一帜,突显出理论与创作、批评的对接。以"神理"说为案索迹详考并探讨这一特色:他一方面在《姜斋诗
微格教学法又称微型教学或微观教学,是一种借助于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师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1]。微格教学法的特点可概括为: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