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训练与低氧训练诱导肌肉缺氧对肌肉适能的影响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运动训练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yz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加压训练应用与机制研究在国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尤其是应用研究板块被证实了加压力量训练以低强度的训练能达到传统大强度训练的效果,对促进肌肉肥大的应用效果也十分显著,但加压训练的机制研究仅仅提出了几个可能机制,所以加压训练机制研究还需更多的研究探索。有关文献报道低氧训练能有效促进肌肉肥大,加压所致的肌肉相对缺血缺氧的特殊环境与低氧暴露诱导的肌肉缺氧相似,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受试者在加压训练与低氧训练诱导肌肉缺氧条件下进行为期6周的力量训练,检测其训练后的肌肉围度与最大自主收缩力量,探讨加压训练、低氧训练诱导肌肉缺氧与常氧状态下进行抗阻力量训练对改善肌肉适能的效果,对比低氧暴露诱导肌肉缺氧与加压所致肌肉缺氧对肌肉适能的影响,进一步论证加压训练的发生机制,为加压训练的应用与推广奠定更牢固的基础,为今后加压训练的应用与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招募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30名为受试者,均为男性,随机分为加压组(BFR)、低氧组(Hyp)和常氧组(Norm),三组受试者进行相同的力量训练内容,每名受试者进行4组40%1RM的哑铃弯举练习,每组进行20次,组间间歇时间5min,每周6次练习。加压组受试者采用Master专业加压设备(日本)对上肢进行加压,捆绑于上臂上三分之一处,加压压力约110mmHg;低氧组受试者需在常压低氧舱低氧暴露6h,训练前受试者需在低氧舱静止休息30min后再进行训练,训练结束后需停留于舱内静止休息30min后离开,低氧舱氧浓度保持在16%(正常氧浓度约21%),室温为27℃;常氧组为对照组,受试者只需在训练室内完成练习即可。实验前后测试上臂放松肌肉围度(RMC)和最大肌肉围度(MMC)评价肌肉肥大程度,测试1RM哑铃弯举最大重量评价肌肉最大自主收缩力量(MVC)。实验前后用标准皮尺测量肌肉围度,身体直立两臂自然垂直放松于体侧,用皮尺在上臂最粗处环绕一周,记录放松肌肉围度;用力屈肘使上臂肌肉收缩,用皮尺在上臂最粗处环绕一周,记录最大肌肉围度;采用1RM哑铃弯举测试受试者最大自主收缩力量,测试前采用约10RM的重量哑铃进行热身,随后通过40%1RM的重量计算每名受试者的1RM重量,根据完成情况或完成次数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减少负荷,直至成功测试出1RM重量,每次测试间歇5min,保证每次全力进行,最好不超过5次,记录最大自主收缩力量。所有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SPSS 23.0作统计学处理,组内实验前后RMC、MMC和MVC值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组间实验后RMC、MMC和MVC值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F值有显著性差异的项目根据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为显著性水平,P<0.01为非常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1.在进行6周训练后对RMC的改变:BFR组与Hyp组均显著提高(P<0.05),增幅分别为9.4%和8.7%,相同的训练内容使Norm组也有所提高,增幅3.6%,RMC虽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2.对MMC的改变:BFR组与Hyp组也显著提高(P<0.05),增幅分别为7.4%和7.3%,Norm组MMC提高并不显著(P>0.05)。3.BFR组与Hyp组MVC的提高非常显著(P<0.01),增幅分别为12.8%和11.9%,而Norm组MVC增幅仅有4.3%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BFR组与Hyp组的改变非常接近,是Norm组的2.9倍。4.RMC、MMC和MVC值组间比较:BFR组与Hyp组间三个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Norm组与BFR组和Hyp组RMC、MM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C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上肢加压训练能有效提高上臂放松肌肉围度和最大肌肉围度,肌肉生理横截面积是影响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压训练也显著提高肌肉力量,同时论证了低氧训练对提高肌肉适能的有效性,加压训练与低氧训练对上臂肌肉围度和最大力量的影响十分相似,证明加压训练提高肌肉围度和肌肉力量与肌肉缺血缺氧的特殊工作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有关文献报道加压训练改变机体生长激素水平等机制也很有可能与肌肉处于低氧的工作环境有关。
其他文献
学位
城市道路桥梁工程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道路和桥梁服务于城市生活,也是最常见的设施,对公民的影响最大。同时,影响施工的因素很多。文章研究了影响公路桥梁施工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目的:软组织加压带(又称巫毒带)训练是用橡胶制的加压带对特定人体软组织部位施加压力,达到限制或阻断血流后进行训练,当前已被精英运动员纳入其专业训练计划之中。踝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负重关节,在日常的体育运动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导致踝关节出现活动度受限、不稳、无力、运动表现下降等不良症状。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进行一项为期8周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软组织加压带训练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踝关节功能影响,以期为踝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是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基于循证的理念和方法,运用系统评价能够获得已有研究成果中关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型证据,运用问卷调查能够获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教学典型个案的实践型证据。通过对两类证据的合成可以为改进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环节、能力和资源四个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体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由于曲线区段轨道存在外轨超高,受电弓-接触网系统空间几何位置相比直线区段有较大差异,导致弓网系统在曲线区段上的动力学行为不同于其在直线区段。因此,研究曲线区段弓网动态性能对于保障弓网受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曲线区段弓网空间几何位置变化与受电弓倾斜运行状态,对世界坐标系下受电弓和接触网系统进行数学解析,并通过受电弓建模方案的对比仿真研究,证明弓网系统建模考虑曲线特性的必要性。基于曲线区段弓网模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也是做好各项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城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机制具有独特内涵和内在机理,其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过程中须坚持人民立场、整体推进、问题导向、有机互动和持续开放的基本理念。当前,构建的基本思路包括健全以社区党建为引领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以文化浸润为抓手的宣传教育机制,建立以情感治理为衔洽的协同互动机制,建立以制度设计
目前,我国工程行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分支,对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相对较高,因而需要进一步做好对它的安全管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新形势下的岩土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概述了岩土工程施工安全内涵与施工特征,剖析了岩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方法三大层面提出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针对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的损伤和修理问题,对某型固定翼飞机机翼、机身等部位的复合材料结构应用和损伤情况进行了统计,复合材料在该型飞机的主要应用形式主要有实心整体壁板和夹芯层合板两种,建立了随时间变化的结构损伤分布模型,利用统计方法对损伤分布进行了拟合和检验。结果表明:结构损伤的数量比例分别为蒙皮分层占75%、长桁分层占20%、长桁脱粘占4%;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Γ分布均可以拟合这三种类型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径向织入镍钛金属丝的涤纶(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基纺织瓣膜力学性能,结合体外血流动力学测试,分析金属丝数量和分布形式对PET瓣膜流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建模软件构建在径向方向上具有不同数量和分布的金属丝PET瓣膜和无金属丝PET瓣膜三维几何模型;根据文献和实验数据给定PET瓣膜和金属丝的材料属性;使用体外脉动流实验得到PET
心脏瓣膜力学特性的研究可为心脏瓣膜修复手术的研究和人工瓣膜材料的研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对心脏瓣膜力学特性研究方法的现状进行介绍,阐述了心脏瓣膜一维拉伸实验、二维拉伸实验的方法和特殊要求,讨论了几种心脏瓣膜本构模型的建立方法,最后展望了心脏瓣膜力学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