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旨在降解农业径流所携带磷的王家庄人工湿地(12000m2)位于云南滇池东岸呈贡县,湿地进水来自6条农业区汇水干渠,经矩形堰均匀布水后均匀流过湿地。湿地于2002年8月起运行,初期优势植物为茭草、芦苇、莲藕、菖蒲、水花生和水芋。7个月后,莲藕完全而被水花生所替代。2002年10月—2004年6月,湿地具有良好的拦截进水磷的能力,有效降低了农业区农业径流对滇池的污染。进水总磷(TP)负荷为241(旱季)和199(雨季)g/hm2·d,TP浓度为0.04~3.21(旱季)和0.00~1.44(雨季)mg/L。出水TP浓度:沿程1/3处为0.03~0.49(旱季,每年11月~翌年4月)和0.03~0.71(雨季,每年5月—10月)mg/L,沿程2/3处为0.00~0.68(旱季)和0.00~0.73(雨季)mg/L。TP去除率:沿程1/3处为-73.7%~82.8%(旱季)和-215%~79.3%(雨季),沿程2/3处为-367%~100%(旱季)和-262%~93.1%(雨季)%。受雨水稀释和停留时间的影响,雨季的TP去除率低于旱季。受滇池水位和湿地出水水位的影响,旱季(每年11月—翌年4月)时湿地TP的去除呈现“V”字型规律,雨季(每年5月—10月)时湿地TP去除率沿程降低。总体而言,来水中的磷、有机质和速效铁以沿程逐渐降低的方式分布于湿地表层土壤中。秋末冬初时,菖蒲的含水率和生物量(鲜重)均比春季的低,而生物量(干重)比春季的高。菖蒲从11月到12月,仍在生长发育。秋末冬初时,收割部分(茎叶为主)的磷向残留部分(根为主)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