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跳远是四个跳跃项目之一,完整的跳远动作包括助跑、起跳、腾空与落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动作都会影响运动成绩,相比而言,起跳技术是跳远技术环节中的关键技术。起跳是跳远从水平运动转为抛射运动的转折点,在起跳过程中,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垂直速度的获得等对成绩有重要影响,起跳动作完成的好坏既关系到助跑水平速度的有效利用,也会影响腾空和落地动作的质量,进而影响成绩。近年来,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黄常洲的成绩不断提高,在201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南京站以8.18米获得冠军。在2017年田径亚锦赛黄常洲以8.09米的成绩夺得冠军,此外,在同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中,黄常洲又以8.28米得好成绩夺得男子跳远冠军。但是,在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系列的大奖赛中,仅跳出了7.92米,以及在后续的比赛中多次未跳出8米以上的成绩。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受关键时刻心理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技术的发挥。稳定的技术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应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黄常洲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成绩的相关运动学参数,探讨其技术特点,为跳远训练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以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黄常洲为研究对象。通过二维拍摄的方法获取黄常洲在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比赛中,共计6次试跳的技术录像。拍摄频率为60帧/s,快门速度为1/1000s,拍摄范围7m,摄像机位于助跑道右侧对准起跳板,机位高为1.2m,主光轴与助跑道垂直,拍摄倒二步至起跳腾空的技术动作。在赛前拍摄标定比例尺,比例尺长度为1.56米,垂直于地面放置。应用视迅图像解析系统获得运动员身体21个解析点的坐标,采用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计算身体重心,并用Butterworth低通滤波法对坐标数据进行平滑,截断频率为10Hz。根据跳远技术特点,在本研究中通过右脚离地,左脚着地,左脚离地,右脚着地和右脚离地五个特征时刻将最后两步助跑和起跳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右脚离地时刻到左脚着地时刻为倒二步阶段,左脚着地时刻到左脚离地时刻为单腿支撑阶段,左脚离地时刻到右脚着地时刻为倒一步阶段,右脚着地时刻到右脚离地时刻为起跳阶段。应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对指标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对成绩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起跳速度平均为9.9m/s,最大起跳速度为10.1m/s。起跳水平速度平均为9.3m/s,最大起跳水平速度为9.6m/s,起跳垂直速度平均为3.4m/s,最大起跳垂直速度为3.6m/s。起跳角度平均为19.1°,最大起跳角度为20.3°。起跳重心高度平均为1.24m,最大起跳重心高度为1.27m。倒二步和倒一步助跑水平速度分别为9.6m/s,10.0m/s,垂直速度分别为-0.6m/s,-0.1m/s。倒二步和倒一步步长分别为2.21m,2.02m。倒二步和倒一步重心高度分别为1.09m,1.01m。结果表明,倒二步起跳水平速度与倒二步步长正相关(r=0.877,P=0.022),倒二步起跳垂直速度与倒二步起跳重心高度负相关(r=-0.930,P=0.007),倒二步腾空时间与倒二步起跳重心高度负相关(r=-0.857,P=0.029)。成绩与倒二步着地身体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863,P=0.027)。倒一步腾空时间与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正相关(r=0.845,P=0.034),与倒一步起跳重心高度正相关(r=0.866,P=0.026)。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与倒一步起跳重心高度正相关(r=0.878,P=0.021)。起跳脚着板时水平速度与起跳水平速度正相关(r=0.939,P=0.005)。着板瞬间水平速度越大,起跳水平速度也越大。着板重心高度与倒一步腾空时间正相关(r=0.894,P=0.016),与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正相关(r=0.832,P=0.040)。起跳角度与起跳垂直速度呈正相关(r=0.967,P=0.002)。起跳重心高度与起跳水平速度呈负相关(r=-0.890,P=0.017)。研究结论:黄常洲最后两步步长符合"大—小"的技术特点,在进入倒二步时应保持高重心的助跑节奏,提高倒二步起跳水平速度,同时降低起跳垂直速度,会缩短腾空时间,增加步长。在倒二步着地时,降低身体重心高度,并保持较低的重心高度进入起跳,会减少倒一步起跳垂直速度,缩短腾空时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黄常洲在助跑的最后一步,身体重心高度在着板时达到最低点,这使踏板起跳瞬间的水平速度能更好地转化为垂直速度,增加垂直方向的起跳能力和起跳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