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文化生活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利用随手可得的生活物品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不但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的优良传统,也是国际物理教育中普遍的做法。尽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当前,藏区初中物理中学中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的翻译版,多数实验器材与藏区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差较远、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环境结合不够紧密的现状,对学生学习物理原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物理课程的教学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发了基于藏族文化生活的物理实验教学资源,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若干个实验教学案例,并且利用藏区文化生活环境中的相关现象,分析了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思想,以利用提高藏族聚居区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物理实验教学本土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对藏族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分析,开发了部分适合藏族聚居区生活环境的物理实验课程资源,结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将具有藏区特色教学资源运用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设计开发了藏族生活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并且解释了生活环境中的典型物理现象。开发了的教学案例有《藏族饮食文化奶食品设计温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杠杆实验资源开发》、《利用转经筒为实验资源探究圆周运动》、《关于“热传导”教学主题的实验案例》,分析了《基于耱的实例分析压力与压强的关系》、《通过牛皮船对浮力的认识》《分析生活中的热对流和辐射现象》和《藏族传统防雷术的辩证分析》等教学实例,通过对这些案例中的实验和对物理原理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其它民族地区以及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了18个省辖市和122个县(市、区)的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力度大,覆盖范围广,检测能力从弱到强。气相
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节能环保社会中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电力系统调度中如何协调发电侧和需求侧排放、如何兼顾经济运行和低碳环保、如何应对碳交易市场中
本篇实践报告是作者基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第101期“政科—中农讲坛”的一次交替传译任务撰写而成。本次讲座题为“亚洲晴雨表及民主化进程比较研究:东亚人如何理解民主。”主讲人杜楚森教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民主研究中心常驻学者,曾任密苏里大学韩国基金会主席,亚洲晴雨表跨国研究项目创始成员和高级顾问。主要通过实证和理论研究监测民主化进程。目前研究涉及民主的弱化和新现代化
提出了一种用线性调频Z变换进行频谱校正的的新方法,通过提高局部频段内的频率分辨率解决离散谱线不能对准实际谱峰时所带来的误差。介绍了线性调频Z变换的原理以及将该变换应
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是全县党建扶贫工作示范点,村党支部依托党建工作凝聚扶贫正能量,筹集各类资金4144.5万元,完成多项扶贫利民工程,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基础设施全提升、民生事
基于变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模型可以解决传统常权脆弱性评价模型中存在的固定权重不能反映突水主控因素指标值内部差异性对评价结果造成的影响。但是利用变权模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土地范围不断扩张,邻近城市的村庄被不断扩大的城市规划包围,城中村应运而生。由于城中村自身存在基础设施老旧、经济发展落后、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不利于人民安居乐业,所以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但是,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民生工程,改造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每个阶段都面临诸多风险,如果没有做好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预防和风险控制,很可能会造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隆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组发病机理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欧美
随着我国社会对自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战略意义。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竞
于欢一案判决引发争论,实乃我国被害人过错理论困境所致。当被害人过错成为刑事司法中常见问题时,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也必然成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