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体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策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aal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体类药物的研发是新药开发最为热点的课题之一,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类风湿等疾病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由于其作用于特异性靶点,其毒性往往低于常规的小分子治疗药物。但单克隆抗体具有大分子特性,使其存在新的安全性风险,如免疫原性及免疫毒性,其毒理学试验设计更为复杂,需要基于case-by-case的原则进行科学的设计。近年来,在传统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型抗体分子,如抗体-药物偶联(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工程抗体(engineered an tibody)、双特异单抗(bispecific antibody)、非免疫球蛋白配体(Non-immunoglobulin ligands)等,进一步提高了抗体药物的药效作用、降低了毒性反应、优化了药代特性,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策略。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多个新型抗体上市,如ADC药物Brentuximab vedotin和Trastuzumab emtansine、糖基化抗体obinutuzumab、双特异性单抗blinatumomab等,大量的新型抗体还在开发或临床阶段。由于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国内新型抗体特别是ADC和双特异性单抗的研究发展迅速。新型抗体的快速发展,给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带来了更为复杂的问题。首先,新型抗体存在抗体的一般特性,且分别引入了新的小分子化合物、发现了新的靶向位点或新的结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在抗体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这些特殊结构所带来的安全性风险;其次,复杂的抗体结构使临床前药代和毒代动力学检测更为复杂;最后,新型抗体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尚无特定的指导原则,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经验较少,毒性试验设计需参考根据ICH S6和ICH S6 Addendum(生物技术药)和S9(抗肿瘤药)等多个指导原则,并按照"case by case"的原则进行试验设计。本文通过分析新型抗体的作用方式、主要的毒性风险和临床前/临床试验中常见毒性,药代/毒代动力学分析的难点,同时研究已批准新型抗体药物毒性试验,结合目前单克隆抗体安全性评价的一般原则,探讨新型抗体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2000~2003年,对28例(40膝)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小切口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手术采用
<正>考试制度自唐历宋,还可说没有大变动。到明代,变动就大了。后来清代的考试,都从明代沿下,其要点有二:笏甲、进士与翰林院第一讲进士及第和翰林院。唐宋两代的考试,由民间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M)、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十八酯(ODA)为原料,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得了阳离子含氟丙烯酸酯多元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用Fast-Fix、Rapid Loc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操作技巧,评价其疗效。方法关节镜下用Rapid Loc缝合修复42例患者44例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用Fast-Fix缝合修复41
网络通信数据不仅体现了网络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包含了用户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以及使用规律,具有动态变化特性以及高维数据特性。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可
搜索引擎营销是目前很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四川新华电脑学校搜索引擎营销实证研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
目的探讨吡罗昔康提高γδT细胞杀伤胃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γδT细胞;在培养第9天的γδT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吡罗昔康(分别为0.01、0.02、0.04、0.08、0.16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群是指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病理变化并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和
[目的]通过评价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性质、病程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社会支持度,分析影响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