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科技馆展览教育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手段。本文从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的现实应用与效果出发,结合教育学理论,对中国科技馆"太空行走"展项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总结出此类展项具有沉浸感、交互性、艺术性等特点,对于推动科技馆展览教育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笔者根据展厅运行经验,总结观众的体验反馈,提出了沉浸式体验项目在设计中应重视内容科学、形式有趣、系统稳定等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其展览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基础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传统的混凝土损伤以构件整体为研究,而并非选择局部参量,这无疑在损伤检测中造成诸多问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损伤与阻尼均是有能量耗散的特征,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内在关联,探索与揭示损伤与阻尼的演化规律,对于材料性质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本文通过引入混凝土局部损伤参量,以混凝土材料为对象,通过逐级动力加载试验,模拟实际结构
土水特征曲线作为非饱和土力学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在岩土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有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多数都以减湿曲线为主,而绝大部分土体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经历过多
一、博物馆展览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位  博物馆展览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位应基于展览本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例如北京文博交流馆坐落于智化寺古建,在布展时面临文物流失、古建知识专业性强、展示内容深奥等方面的困难。如果沿用博物馆“文物+说明牌”的传统展览手段显然是无法满足观众需求,为此,我馆在本年度改陈中充分考虑到这点,将科技融入博物馆文物展览展示中,从而使博物馆展览展示成为文物再现+立体+多方位的展示,不
近年来,国内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期间模板支撑体系倒塌的事故屡见不鲜,对荷载估计不足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相关研究不足。本文以混凝土浇筑期楼面活荷载(包括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