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探究蜉蝣目扁蜉科昆虫的基因重排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e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蜉蝣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研究发现扁蜉科、小蜉科和四节蜉科都有发现tRNA基因重排现象,其中从NCBI上获得扁蜉科3属5种出现两种不同的重排现象,即赞蜉属Paegniodes呈现典型的22个tRNA结构,没有出现重排且trnQ排列在trnI和trnM之间,高翔蜉属Epeorus和拟亚非蜉蝣属Parafronurus在trnQ和nad2之间均出现了trnM重排且两个trnM高度相似。为探究扁蜉科昆虫线粒体全基因组tRNA基因重排结构,本研究共获得扁蜉科7属13种昆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其中增加了国内两个属,似动蜉属Cinygmina和扁蜉属Heptagenia,增加了加拿大四个属,Leucrocuta、Maccaffertium、Stenacron和Stenonem。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的三个属,似动蜉属Cinygmina、扁蜉属Heptagenia和高翔蜉属Epeorus均出现了与NCBI中高翔蜉属Epeorus和拟亚非蜉蝣属Parafronurus相同的tRNA重排结构,即在trnQ和nad2之间出现了trnM重排。加拿大的其中三个属,Maccaffertium、Stenacron和Stenonema中新的排列方式,即trnM排列在trnI和trnQ之间,且trnQ与nad2之间有55-57bp非编码区,其他基因均正常,Leucrocuta属出现了与国内四个属相同的重排结构,但是第二个trnM反密码子为ATA。我们用随机复制丢失模型的假说来解释扁蜉科物种中不同tRNA重排结构。本研究表明,目前扁蜉科物种存在3种tRNA重排结构且重排结构差异存在于属之间,其最原始tRNA重排结构和进化过程任需要进一步探究。
其他文献
杂交及渐渗杂交对物种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对其影响的评价存在争议。棘胸蛙属(Quasipaa)隶属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是亚洲特有两栖类。前期基于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分子标
辽宁省丹东市下辖6个县(市、区),2个经济(合作)区,64个乡镇,672个村,总人口245万,其中农业人口134万,耕地面积265万亩。近年来,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自发地对其
本文简述路面径流水污染的来源、类型以及污染成因,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治理重点,分别介绍了路面清扫、植被种植、湿地建设、生物塘使用等控制技术,希望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简单介绍了虚拟化的原理和分类,分析传统IT架构与虚拟化架构之间的区别。针对目前北京卷烟厂机房和机台电脑的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桌面虚拟化的方式实现对车间
会议
提出一种用于高频-高效-高功率因数-MH灯的全软开关逆变电路,它使电路变换疚在理论上接近100%,并从理论上证明这 路具有功率因数为1性质。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理论的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