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蜉蝣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研究发现扁蜉科、小蜉科和四节蜉科都有发现tRNA基因重排现象,其中从NCBI上获得扁蜉科3属5种出现两种不同的重排现象,即赞蜉属Paegniodes呈现典型的22个tRNA结构,没有出现重排且trnQ排列在trnI和trnM之间,高翔蜉属Epeorus和拟亚非蜉蝣属Parafronurus在trnQ和nad2之间均出现了trnM重排且两个trnM高度相似。为探究扁蜉科昆虫线粒体全基因组tRNA基因重排结构,本研究共获得扁蜉科7属13种昆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其中增加了国内两个属,似动蜉属Cinygmina和扁蜉属Heptagenia,增加了加拿大四个属,Leucrocuta、Maccaffertium、Stenacron和Stenonem。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的三个属,似动蜉属Cinygmina、扁蜉属Heptagenia和高翔蜉属Epeorus均出现了与NCBI中高翔蜉属Epeorus和拟亚非蜉蝣属Parafronurus相同的tRNA重排结构,即在trnQ和nad2之间出现了trnM重排。加拿大的其中三个属,Maccaffertium、Stenacron和Stenonema中新的排列方式,即trnM排列在trnI和trnQ之间,且trnQ与nad2之间有55-57bp非编码区,其他基因均正常,Leucrocuta属出现了与国内四个属相同的重排结构,但是第二个trnM反密码子为ATA。我们用随机复制丢失模型的假说来解释扁蜉科物种中不同tRNA重排结构。本研究表明,目前扁蜉科物种存在3种tRNA重排结构且重排结构差异存在于属之间,其最原始tRNA重排结构和进化过程任需要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