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传统力量训练中,运动员单腿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较少,大多数教练员不重视分腿蹲和后脚抬高分腿蹲等类似的单腿力量练习。运动员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做单侧腿训练,大多也是基于器械的单腿练习,如单侧腿屈或单侧腿伸的练习。而Michael Boyle认为分腿蹲是发展单腿力量的最佳练习,同时单腿力量练习对于速度和平衡的改善以及预防运动损伤都极为重要,在运动员下肢肌肉承受大负荷的同时,能够减小脊柱承受的压力。在运动项目中,很少有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双脚同时接触地面,单腿力量训练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更具有功能性,在力量训练中加入单腿力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通过对分腿蹲和后脚抬高分腿蹲两种单腿力量训练方式进行表面肌电测试,分析在两种动作过程中下肢主要肌肉的贡献率,揭示其肌肉工作规律,为单腿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以此来丰富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给教练员在制定训练方案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德国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对受试者进行分腿蹲和后脚抬高分腿蹲的肌电测试。受试者是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能班中的8名学生,年龄(24.25±0.83),身高(177.13±3.98cm),体重(70.38±3.97kg)。在本次研究的两个动作中,只采集优势腿在前的分腿方式,经过测试8名受试者后发现,该八名实验对象都是左腿为优势腿。实验过程中主要采集下肢肌肉,分别是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腓肠肌外侧头,每一侧八块肌肉,两侧共计十六块肌肉。分腿蹲和后脚抬高分腿蹲每个动作分别做5次,采集每一次动作的肌电信号,然后分析得出积分肌电数据,利用公式求出每一块肌肉在动作中的的贡献率。分腿蹲动作要求:两脚前后分开分腿站立,保持躯干直立,双手叉腰,两眼目视前方。靠自身重力下蹲,前侧腿屈髋屈膝90度,全脚掌着地,后侧大腿垂直于地面,与小腿形成90度夹角,脚尖支撑在地面。后脚抬高分腿蹲动作要求:动作与分腿蹲类似,两脚前后分开,分腿站立,保持躯干直立,但后脚要放在长凳上,双手叉腰,两眼目视前方。靠自身重力下蹲,下蹲至前侧腿屈髋屈膝90度,前侧脚全脚掌着地,后侧脚脚背支撑在长凳上。研究结果:经过肌电测试,分腿蹲动作中,下肢主要肌肉的贡献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股外侧头右、胫骨前肌右、股外侧头左、胫骨前肌左、股直肌右、股内侧头右、股内侧头左、股直肌左、腓肠肌外侧头右、半腱肌左、臀大肌左、腓肠肌外侧头左、股二头肌外侧头左、半腱肌右、股二头肌外侧头右、臀大肌右。后脚抬高分腿蹲动作中,下肢主要肌肉的贡献率依次是胫骨前肌左、股外侧头左、股内侧头左、股外侧头右、胫骨前肌右、股直肌右、股内侧头右、股直肌左、半腱肌左、臀大肌左、股二头肌外侧头左、腓肠肌外侧头左、半腱肌右、腓肠肌外侧头右、臀大肌右、股二头肌外侧头右。分腿蹲动作测试中,右侧腿肌肉贡献率占到52%,左侧腿肌肉贡献率占到48%。后脚抬高分腿蹲动作测试中,右侧腿肌肉贡献率占到42%,左侧腿肌肉贡献率占到58%。分腿蹲动作中,右侧腿肌肉贡献率依次是股外侧头、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半腱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臀大肌。左侧腿肌肉贡献率依次是股外侧头、胫骨前肌、股内侧头、股直肌、半腱肌、臀大肌、腓肠肌外侧头、股二头肌外侧头。后脚抬高分腿蹲动作中,右侧腿肌肉贡献率依次是股外侧头、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内侧头、半腱肌、腓肠肌外侧头、臀大肌、股二头肌外侧头。左侧腿肌肉贡献率依次是胫骨前肌、股外侧头、股内侧头、股直肌、半腱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在两个动作中,所有的受试者均是左侧腿在前,右侧腿在后。按贡肌肉献率顺序,右侧腿的前四块肌肉的排列顺序都一样,依次是股外侧头、胫骨前肌、股直肌和股内侧头。另外四块肌肉有些顺序的改变。分腿蹲动作中的左侧腿的肌肉贡献率与后脚抬高分腿蹲动作中的左侧腿的肌肉贡献率整体相似,按贡献率大小排序说,只有第一块与第二块、第七块与第八块排列顺序不同,分腿蹲动作中第一块与第二块、第七块与第八块肌肉只是有些顺序上的不同。其它肌肉贡献率排列顺序均相同股内侧头、股直肌、半腱肌、臀大肌。研究结论:采用分腿蹲进行单腿力量训练时,后侧腿的肌肉激活程度要比前侧高,进行后侧腿力量训练时,可用分腿蹲进行肌肉力量训练;采用后脚抬高分腿蹲进行单腿力量训练时,前侧腿的肌肉激活程度要比后侧高,进行前侧腿力量训练时,可用后脚抬高分腿蹲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两个单腿力量训练动作中,只有后脚的高度发生了变化,虽然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腿部的各肌肉的贡献率发生了变化,但两个动作中的左腿与左腿、右腿与右腿的肌肉贡献率大小顺序大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