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接受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al hepatitis,CHB)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率及预测因子的研究,探讨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HCC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44例,抗病毒治疗采用ETV 0.5mg/日,疗程为五年以上,每6个月定期随访,监测项目:肝功能、血细胞分析、甲胎蛋白、HBV DNA、HBV血清学标记物以及影像学相关检查(腹部B超、CT、MRI等)。其中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乙肝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分别占71.8%、19.5%、8.7%。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年龄组、不同血小板计数水平及不同HBeAg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ETV后第1,3,5年的HCC累计发病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随访期发生HCC的预测因素。结果:1)3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ETV后第1年,第3年,第5年HCC累计发生率分别为2.91%、5.81%、8.43%。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1.22%,1.22%,2.44%,乙肝相关性代偿期肝硬化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2.90%,10.15%,15.94%,乙肝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16.67%,33.33%,40.0%。3)年龄<50岁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1.19%,1.59%,2.38%,年龄50-60岁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6.58%,17.11%,23.68%,年龄>60岁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12.50%,18.75%,31.25%。4)血小板<100*10^9/L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4.44%,12.22%,18.89%,血小板≥100*10^9/L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2.49%,3.73%,4.98%。5)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0.61%,1.83%,3.05%,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第1,3,5年HCC累计发生率为5.0%,9.44%,13.33%。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全人群,年龄(HR=1.11,95%CI:1.07~1.15)、HBeAg阴性(HR=4.57,95%CI:1.74~11.98)、低血小板(HR=3.95,95%CI:1.89~8.27)、代偿期肝硬化(HR=6.84,95%CI:2.53~18.49)、失代偿期肝硬化(HR=19.55,95%CI:7.33~52.19)是HCC的预测因素;对非肝硬化人群,年龄(HR=1.08,95%CI:1.00~1.17)和低白蛋白(HR=1.11,95%CI:1.03~1.18)是HCC的预测因素;对肝硬化人群,年龄(HR=1.08,95%CI:1.03~1.14)、失代偿期肝硬化(HR=2.86,95%CI:1.26~6.49)是HCC的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全人群,年龄50~60岁(vs<50岁)、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是HCC的预测因素;对非肝硬化患者,年龄和低白蛋白是HCC的预测因素;对肝硬化患者,年龄≥50岁是HCC的预测因素。结论:1.CHB患者长期口服ETV仍可发生HCC。2.在长期ETV治疗下仍有HCC发生,除了已知的HCC预测因素,如高龄、肝硬化等,HBeAg阴性、低血小板也是较高的HCC风险预测因素。3.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患者,尤其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加强监测,尽早发现肝癌,从而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