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肾脏肉瘤样癌及癌肉瘤的CT和MR表现,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肾脏肉瘤样癌及癌肉瘤10例,探讨其影像表现、病理基础及与肿瘤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组10例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占80%,肾肉瘤样癌7例,肾癌肉瘤3例;男性8例,女性2例;均为单发;10例血肿瘤系列均正常。生长于肾脏中上极者6例,累及全肾3例;瘤体均较大,10例中有9例瘤体长径超过5cm,均有分
【出 处】
:
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肾脏肉瘤样癌及癌肉瘤的CT和MR表现,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肾脏肉瘤样癌及癌肉瘤10例,探讨其影像表现、病理基础及与肿瘤指标的关系。结果:本组10例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占80%,肾肉瘤样癌7例,肾癌肉瘤3例;男性8例,女性2例;均为单发;10例血肿瘤系列均正常。生长于肾脏中上极者6例,累及全肾3例;瘤体均较大,10例中有9例瘤体长径超过5cm,均有分叶,无包膜;平扫以等低密度或等低信号为主,其中1例含不规则片条状钙化,3例点状钙化;动态增强扫描,3例动脉期及静脉期明显持续强化,排泄期强化减退,7例轻中度持续强化,强化幅度均低于肾皮质,瘤内坏死囊变明显,10例均可见散在不规则无强化区,病理所见为肿瘤内间质纤维血管增生出血伴斑状坏死及炎细胞浸润;10例病例中仅1例伴有出血;5例有肾盂或输尿管侵犯,5例有肾静脉瘤栓形成,7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6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本组10例肾脏肉瘤样癌及癌肉瘤影像表现类似,病例瘤体均较大,坏死囊变明显,均有分叶,无包膜,可有钙化,出血少见,增强以轻中度持续强化多见,易浸润性生长,侵犯肾盂、输尿管及血管,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两者影像学鉴别极为困难,确诊仍需依靠病理。10例血肿瘤系列指标均为阴性,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不敏感。
其他文献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石化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越来越普及,而反渗透技术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石化污水含油量高、水质较差,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膜污染,导致化学清洗周期短、膜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如何确保在石化污水处理当中,反渗透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成为环保领域的关注问题。本论文以某石化公司1080t/h炼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膜污染实际案例,通过反渗透运行参数(流量、压力、压差等)
传统形式的电气设备电源频率控制工作中,可能存在波特率过低情况,为了应对情况进行优化处理,需要将单片机技术应用于其中,以提升电器设备的电源频率控制效果。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首先采集电气设备电源频率信号,并进行合理处理,分析功率控制影响因素,最后计算电源控制频率,即能够运用单片机技术控制电气设备电源频率。针对以单片机为基础的电气设备电源频率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正>2022年,全团要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庆祝建团100周年,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这一主题,着力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实施青
在降解造纸污染气体时,环境温/湿度会直接影响光催化氧化降解效率。为了对环境温/湿度进行远程、快速、实时的监控,本课题组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的环境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以STM32F103VET6单片机为核心,通过DHT11温/湿度传感器模块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并以ESP8266 Wi-Fi无线传输模块与手机APP建立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及可视化。采用饱和盐溶液的标准湿度验证此系统;
【研究目的】不冻泉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多年冻土区,是典型的构造融区上升泉,不冻泉水质状况及形成机理对青藏铁路沿线供水保障及当地小城镇建设至关重要。【研究方法】本文利用单指标评价法筛选出泉水中主要超标组分,基于地质条件分析、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冻泉蓄水构造、循环特征和主要化学组分来源。【研究结果】年内不同时期不冻泉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均为V类水,V类指标为总硬度、SO42-、Cl-,毒理学
基于5批829项数据,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区位熵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旨在明确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呈“两核两带”的倒“V”形集聚分布,其中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3类项目的局部集聚特征明显,而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作为山西省的优势项目,保护利用潜
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年代。时局的混乱和生死无常孕育了百家争鸣,儒道作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学派,有关生死的思想对民众乃至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儒道两家对于“阴阳”与“气化”;“天道”与“人道”;“重生”与“厚生”;“自然”与“超脱”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两家生死观看似不同,但其核心观念是殊途同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