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东北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

来源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传统农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的特殊性需要财政支持,那么为何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的力度?我国东北地区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到底怎样,是否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呢?前一个问题是理论层面的,后一个问题需要通过实证的检验来回答. 本文的研究发现,劳动力对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说明东北三省实现了劳动力转移,从事农业的人员中,没有过剩的劳动力,劳动力的素质较高,东北三省从事农业的人员每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0.5858% .其中,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业经济增长0.4733%,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大体一致,即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考虑到农业经济的弱质性,政府增加财政支农支出,不但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相反,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资会产生乘数效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供给,就会促进农业经济成倍地增长。 本文针对区域农业财政支农支出研究文献少的现状,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其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财支农支出的规模是不断增加的。其二,东北三省的财政支农支出的份额都是呈下降的趋势,表现出三个省的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其三,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波动很大,呈现出不稳定的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与力度,并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第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为此,需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与考核制度。建立以责任约束为核心的财政支农项目决策风险约束机制。第三,保持财政支农支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使农业产出能稳定增长,相关部门必须尽力控制影响农业产出因素的波动,减少不确定性,即保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的稳定,避免人为控制而造成的波动。
其他文献
考察分心作业对环境主导注意型运动员返回抑制时程的影响。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试验1和试验2分别以普通大学生、新手型运动员和专家型运动员各16名作为被试,包括3种SOA水平(20
1玉龙县石漠化及综合治理情况1.1玉龙县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现状根据玉龙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和县林业、农业、水利有关资料,参照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结合野外实地调绘修正
德治和法治的主要功能都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客观公正和保持社会的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与人之间、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更需要德治
<正>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义务教
<正>睡眠与觉醒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动节律性活动,被形象化地称为人体的生物钟。睡眠是个体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睡眠障碍却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社
会议
<正>1996年2月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成为建设自主创新国家的题中之义。为促进企业发展,国家将更多采用法律干预手段,规范企业经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