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从2013年开始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6年教育部开始跟进实施这个计划.这对全国旅游资源尤其是地质公园的规划与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与人文景观资源.星罗棋布的沙漠湖泊和巧夺天工的水利设施点缀着著名的沿黄河经济带;"昭君出塞""单于归汉"等事件的人文历史遗迹连通着汉匈百年战争与和平的民族交流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点.同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倡议,在倡导区域合作与文化包容的大背景下,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焕发了崭新的魅力,成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理想场所.本研究以"一带一路"为主题,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千年尺度的黄河河流地质作用及其对河套地区地理格局和人文经济面貌的塑造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与能力,最终达到以地学科普为主,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学科交叉的研学目的,在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设计规划出两条研学旅行路线,包括园区内重要的人文景观和地质遗迹.第一条路线名为"保护黄河母亲河,认识河流地质作用";第二条路线名为"学习昭君出塞历史,探寻河套人文遗迹".通过两条研学路线的旅行,让学生了解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人文景观和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树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区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时代责任感.在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研学旅行,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河流地质现象、感受民族融合的潮流,培养学生"将今论古"的地质思维和"以史为鉴"的历史大局观;另一方面也能让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内宝贵的人文景观和地质遗迹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