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渴望被某个社会团体所接纳,维持一种积极、稳定、长久的社会关系,是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需要之一。社会排斥是破坏个体社会归属需要的常见现象,这对个体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值得深究。社会排斥是指由于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排斥、拒绝、孤立、无视等。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社会排斥会影响个体的行为结果,而个体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选择社会信息的,尚不清楚,本研究并试图证明负面评价恐惧在社会排斥和社会信息加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负面评价恐惧是指对他人评价的忧惧,为负面评价而苦恼,以及对他人可能给自己负面性评价的预期。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让被试完成本由Leary开发的简明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以及视力水平、抑郁水平和焦虑水平等无关变量的测量,然后用网络放逐社会排斥任务诱发社会排斥感,之后用Stroop任务测量个体对积极词、消极词及中性词的反应时。数据分析显示,在社会排斥情境中和控制情境中低负面评价恐惧的个体对词语的注意偏向并没有显著差异。高负面评价恐惧的个体在社会排斥情境中比在控制情境中更注意消极词。在控制情境和社会排斥情境中,低负面评价个体对积极词和消极词注意偏向都没有显著差异;在控制情境中和社会排斥情境中,高负面评价个体对消极词的注意时间都显著高于消极词。总之,社会排斥会导致高负面评价恐惧的个体偏向于社会威胁信息(例如,消极词),对低负面评价恐惧的个体的注意偏向并没有显著差异。因此,社会排斥使高负面评价识别负面信息,以此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是并不能对低负面评价恐惧个体产生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