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子关系看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再谈《论语》中的"父子相隐"

来源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孟子论舜和《论语》13.18节中"父子相隐"一段话引起了一场有关伦理和法律关系的激烈争论,正反双方主要围绕着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展开.本文将另辟蹊径,拒绝用普遍与特殊这种西方式的两分来解读此段文字,而是主张回到文本本身,回到孔子说出这段话的情境中去理解、把握,完全立足《论语》及相关文本,(及)(曰)(茬)(")与"礼"两个方面探讨其与"亲亲"的关系,为《论语》中"父子相隐"这一历史公案再次正名,也即为"亲亲"于当代伦理之重要性而正名.
其他文献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在治理环境污染和能源再生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钨酸铋(Bi2WO6)作为一种多层奥里维里斯(Aurivillius)结构的复合氧化物,由于其禁带宽度只有2.7eV,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均有较强的光催化性能而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近年来,不同的化学方法相继开发出来用于制备不同形貌和不同尺寸的Bi2WO6微纳米材料,从而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改善。本文以Bi(NO3)3-5H2
民国时期新闻教育特点与思想概述  中国新闻教育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建立为发端,它为我国新闻学理的研究、新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拓荒和奠基的作用。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系,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正规新闻教育的开始。按照惯例,民国起止时期大致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期间的新闻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闻教育的诞生与萌芽时期(1920年~
摘要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要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儿童。”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引发幼儿好奇好问,喜欢探索,促进其自信、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设计教学实践中想问、敢问、爱问,重在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关键词问题意识提问环境回应策略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设计教学中至关重要,也是开展设计教学活动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摘要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上,应遵循简便的原则。所谓简便,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方便教师使用,而且方便教师每节课使用,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课堂,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简单选择 高效使用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普遍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但我们随手拿一个多媒体课件剖析一下,会发现里面很多内容完全可以由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