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关系需求(the need for relatedness)来源于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关系需求理论,是指个体渴望在社会互动中得到他人的理解、关爱和支持,从而体验到归属感。在运动领域中,关系需求表现为运动员同教练和队友间保持密切联系的需求。关系需求的满足可以直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但关系需求阻滞则会引起一系列消极反应。需求动机理论认为,当个体的关系需求受到阻滞时,个体的内部心理需求平衡随之被打破,为了重新恢复到原本的内部平衡,个体会产生一种关系恢复动机,并试图重新恢复曾经遭受到阻滞的关系需求。然而,人格特质差异会影响认知加工偏向的方式。已有研究发现,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受到威胁后的反应不同。高自尊的运动员更可能向潜在关系资源示好,积极向他人寻求帮助,产生寻求被接纳的动机,那么他们就更容易注意到高兴的面孔表情;低自尊的运动员更可能被激发出自我保护式的退缩行为,因此对再次被他人拒绝的关系线索高度警觉,产生避免被拒绝的动机,因而更可能注意到愤怒的面孔。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自尊水平关系需求阻滞足球运动员对关系评价信息的注意偏向,来探究足球运动员关系需求阻滞后应对动机和策略。研究方法:釆用2(组别:高自尊关系需求阻滞组,低自尊关系需求阻滞组)×3(关系线索:高兴面孔,愤怒面孔,中性面孔)×2(探测点位置:一致,不一致)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别是被试间实验设计,关系线索和探测点位置是被试内实验设计,探测位置的反应时是因变量。探讨了关系需求阻滞对注意偏向的影响,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100名足球运动员参与实验,通过《自尊问卷》抽取上下三个标准差将被试划分为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共保留36名被试。在真实的足球运动训练中设置关系需求阻滞情景,教练吹完哨后开始计时,两分钟后,再次吹哨,表示结束。其中的两名运动员是经过严格培训的假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假被试会尽量保持面部表情恒定。在这两分钟的前半分钟,三名运动员均衡踢球并给予眼神交流,每人接到球的次数在16次左右;第二个半分钟里,假被试开始渐渐忽视被试,减少对被试踢球次数,在这半分钟里被试只能接到4次左右的球;最后一分钟里,两名假被试互相踢球且全程都保持眼神交流,但被试此时完全接不到球,只能观看其他两名假被试互相踢球,也无法得到其他两名假被试的任何眼神交流。操作检查后进行点探测任务,开始在屏幕中央出现一个"+"为注视点,共持续1000ms。然后出现一对面孔刺激,持续2000ms,接着在屏幕左边或右边的方框内会有一个小黑点出现,被试需要又快又准地判断黑点的位置,如果黑点出现在屏幕左边的方框内时则用左手食指按"A"键,如果出现在右边的方框内时则用右手食指按"L"键,按键后黑点消失,意味着下一个试次开始。两个试次的间隔时间为200ms,如此循环往复。研究结果:高自尊运动员在高兴面孔和愤怒面孔上不一致探测位置的反应时显著大于中性实验的反应时,在愤怒面孔一致探测位置的反应时显著小于中性实验的反应时。因此,高自尊阻滞组对愤怒面孔存在反应时偏向和注意固着,对于高兴面孔只存在注意固着;低自尊运动员在高兴面孔和愤怒面孔上一致和不一致探测位置的反应时与中性实验并无差异,因此低自尊阻滞组对高兴和愤怒面孔都未发现注意偏向。研究结论:高自尊运动员关系需求在受到阻滞后渴望关系需求的恢复,对关系评价信息更容易产生注意偏向。并且高自尊运动员拥有强烈的动机、娴熟的技巧和充足的认知资源,可以自己恢复受损的关系需求。因此教练员可以为高自尊运动员搭建关系需求恢复的平台,提供更多团队成员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建立共同目标,加强彼此信任感,提高团队认同度;然而,低自尊的运动员拥有较少的积极自我,极大地限制了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因此教练员可以有针对地制定注意偏向训练计划,以提高低自尊运动员的关系需求阻滞后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