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体育价值观使个体在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时具有更多的自觉性和方向性,对个体体育锻炼行为决策起着指导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和强度等。家庭运动氛围是一定时期内,在体育锻炼方面,家庭成员相互间和与外界间稳定的、占有一定优势的态度和行为。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对个体体育锻炼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拟对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家庭运动氛围和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改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抽取3所大学的全日制大学生500例,在征得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知情同意后,利用课前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由主试讲解指导语后被试作答,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选用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来测量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状况;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迟昊阳编制的《家庭运动氛围问卷》来测量大学生家庭运动氛围情况;选用张恩泰编制的《体育价值观调查表》,来测量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状况。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6份,有效回收率为89.2%。446名有效被试中男生281人,女生165人。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5±2.5)岁;大一年级132例(29.6%),大二年级121例(27.1%),大三年级107例(24.0%),大四年级86例(19.3%)。对收集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m±s)表示,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极差相关分析;采用对3个变量进行包含3个回归方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家庭运动范围在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价值观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研究结果:(1)446名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分布情况如下:小运动量的人数最多共212人(47.5%),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12人;中运动量的人数为140人(31.4%);,其中男生78人,女生62人;大运动量的人数最少为94人(21.1%),其中男生75人,女生19人。(2)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男女生在体育锻炼运动量上有明显的差别,男生体育锻炼运动量显著高于女生(P<0.01)。(3)分别按照体育价值观和家庭运动氛围总均分上下一个标准差进行分组,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结果表明,体育价值观高分组和家庭运动范围高分组在体育锻炼运动量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体育价值观低分组和家庭运动氛围低分组(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运动量得分和体育价值观得分、家庭运动氛围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403,P<0.01;r=0.312,P<0.01)。(5)家庭运动氛围在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运动氛围得分是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β=0.397,P<0.05),能够解释体育锻炼行为得分16.3%的变异;家庭运动氛围得分是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得分的影响因素(β=0.413,P<0.05),能够解释体育价值观17.2%的变异;家庭运动氛围得分、体育价值观是得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189、0.486,P<0.05),二者能够解释体育锻炼行为得分34.0%的变异。研究结论:(1)男生运动量显著高于女生;家庭运动氛围高得分组在体育运动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体育价值观高得分组在体育运动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2)家庭运动氛围、体育价值观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且家庭运动氛围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