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活(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常用重要药材,也是藏、羌等民族医药的重要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产羌地而得名,在我国有数千年的用药历史,基原来自于伞形科羌活属(Notopterygium)的植物,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应用的药用植物之一。羌活属为中国特有属,正式发表的种名共7个,被主要分类学文献所认可的种或变种(亚种)有6个。被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书籍中提到的药用植物有羌活、宽叶羌活和卵叶羌活,其中得到广泛公认的仅有前两种,并为1963年版以后的中国药典所采纳。除发表时的模式标本外,其后长期野外调查均未发现此2种以外的其他几个分类群植株,也未见有其余几个分类单位相关研究的报道。因此,结合本课题组对该属植物十多年的野外调查、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活体保存及田间引种驯化工作结果,我们认为,卵叶羌活应为宽叶羌活的种内变异类型,可合并到宽叶羌活;细叶羌活为羌活的种内变异,可合并到羌活。而羽苞羌活自发表后再未采集到相关标本,该种即使存在,或已灭绝,或仅为一突变类型;澜沧羌活因模式标本被毁,云南曾有报道的分布区也从未发现该属植物野生种群及采集记录,该2种可能由于生境的变迁和人为干扰已经消失或者灭绝,因缺乏标本实证而终将被永久存疑。宽叶羌活的学名有两个N.forbesii和N.franchetii,被不同的专业文献采纳,根据国际命名法规的优先原则,本文认为N.franchetii优先,佘孟兰(2005)将N.forbesii作为N.franchetii的异名的处理方式是可取的。为避免混淆,建议在以后中药学有关专著,关于羌活条目下宽叶羌活的相关表述,统一用N.franchetii作为宽叶羌活拉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