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二语学习来说,动机是决定二语学习者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动机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也就不奇怪了。从1985年开始,Gardner的融合性/工具性动机模型就成为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动机的最著名的理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研究者发现,Gardner的动机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Dornyei在2005年提出被称为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新模型。有些中国研究者随后将该模型引入中国,但是当前国内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数研究都是在重复其他国家研究者的实验,而并没有考虑到中国二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由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通常都和他们的专业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本文作者在证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适合中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致力于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艺术生以及其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的差异。在考虑到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作者着眼于英语专业大学生,艺术生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差异。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1)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和传统的融合性/工具性动机模型的关系是什么?(2)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总体状况如何?(3)英语专业大学生,艺术生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否存在差别?(4)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个因素中,对于这三个不同群体的学生来说,最有效的预测因素到底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本实验的参与者均为陕西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首先,作者在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统计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一份包含64个问题的问卷。作者一共分发了 350份问卷,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有315份。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之后,作者又对三组中的9个学生进行了采访。通过分析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式访谈的数据,作者共有三个主要收获。一,Do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Gardner的融合性/工具性动机模型密切相关。其中,促进性工具性动机与理想二语自我,阻碍性机械动机与应然二语自我有密切联系。二,二语动机自我系统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大二英语学习者。三,对于陕西师范大学大二英语学习者来说,最强的预测因素为学习经历。四,英语专业学生,艺术生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确实存在差异。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除学习动机外,理想二语自我也是努力程度的一个预测因素,而应然二语自我和大学英语六级的通过率呈微弱的正相关。而对于艺术生来说,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三个因素均和努力程度相关,并且应然二语自我同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关系最为密切。对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学习经历和努力程度表现出明确的相关性,并且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三个因素与四六级的通过率均未呈现出相关性。总之,对陕西师范大学大二英语学习者来说,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一个有效且可靠的动机模型,所以它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根据本文研究成果,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三点建议,并对二语学习者提出六点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课本,明确学生学习动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六点关于学习者如何提高自身学习动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