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数字素养的中介作用

来源 :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boh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及其诸多应用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这一趋势,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是如此。病理性网络使用在青少年群体中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还会对青少年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基于此,青少年的病理性网络使用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指出,家庭相关因素特别是父母监管,是影响青少年包括病理性网络使用在内的诸多社会适应指标的重要环境因素;且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父母的监管行为也延伸到网络使用领域,研究者将其界定为父母网络监管。与此同时,数字素养也日益受到研究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指个人能够正确使用数字工具和设备、利用数字资源等的意识、态度和能力;作为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生存所需的基本能力,数字素养是影响个体在数字化时代发展适应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它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使用行为,减少个体沉迷数字使用的风险。基于以上论述,在生态科技亚系统理论的视角下,本研究拟探讨父母网络监管行为(积极监管和限制性监管)对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数字素养的作用。使用父母网络监管问卷、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数字素养量表对53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积极和限制性监管、以及数字素养均与病理性网络使用呈显著负相关;(2)积极监管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还能通过数字素养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但数字素养在限制监管与病理性网络使用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积极和限制性网络监管均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的风险,但积极监管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个体的数字素养水平;这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父母监管的作用、数字素养和病理性网络使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还能为合理健康的网络使用、父母监管方式的选择以及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
其他文献
托克维尔在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中论述了美国商业兴盛的原因。笔者对此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历史上的重商主义、美国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以及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促进了美国商业的繁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海外贸易额居世界首位,验证了托氏对美国终将发展成为商业强国所作的预测。
高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更要采取高效的方法进行英语读写教学。而五育融合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生态课堂,倡导在读写教学中融入"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因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读与写是影响英语写作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师在进行读写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生态科学的五育融合思想,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发展组词造句的英语写作能力。基于此,论文在研究读写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
本文提出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产品识别方法,并以内墙涂料为例,围绕内墙涂料监督抽查历史数据清洗、内墙涂料关键信息提取分析、内墙涂料数据融合等方面,分析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依托有关数据资源,建立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数据融合模型,从而加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的应用,开展产品识别方法和应用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因此成为了重要的目标。[1]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管控始终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原本就处在不利地位的中小型企业。同时,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文章依据新经济环境下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做出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范建议。
在毒品犯罪中,主观状态的证明困境往往表现为难以对行为人的明知进行证明,因为行为人在被抓获后往往会否认自己对毒品具有明知,加之毒品犯罪活动隐蔽、犯罪现场流动性大等原因,证人证言以及毒品之外的物证往往也难以被获取,这就更加加剧了毒品犯罪主观明知的证明困境。但是即使无法通过证据证明行为人的主观明知,也不能直接因此认定行为人无罪,因为这样不仅是对我国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违背、也是对犯罪行为的放纵与变
研究针对近些年来对于民艺研究“重视中忽略关键内容”的问题,论文提出当下是时候开启研究中国民艺“手艺技术学”的命题。文章通过论析“基于艺道术学视野研究‘手艺技术学’的前提”和“手艺技术学的内涵”,提出研究“手艺技术学”是新时代深入研究手艺、民艺学的一个新主题、新观念和新方法的观点。
学位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当代人的生活压力也日益加重,人们期待身心得到放松,这使得带有“治愈性”等情感功能的产品在人群中大受欢迎。在艺术设计领域插画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如今的插画市场带有情感治愈功能的作品主要面向儿童和成年群体,针对青少年人群创作并不是非常丰富。本文从当代青少年的特征出发,以《今日阳光和煦》的创作为例进行探索性研究。笔者提出针对青少年的插画作品创作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情感功能:一是能够在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