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分担比测试用于胫腓骨骨折术后模拟拆除外固定器时间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5月,采用TaylorI或llizarov环形或单臂外固定器治疗因外伤致胫腓骨骨折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43岁。左侧8例,右侧12例。胫骨上段骨折3例,中段骨折9例,下段8例;腓骨上段骨折5例,中段骨折9例,下段骨折6例。闭合骨折5例,开放骨折15例。X线片示:胫骨横形骨折2例,斜形骨折2例,螺旋形骨折4例,粉碎形骨折12例。腓骨斜形骨折13例,横行骨折7例。一期行外固定器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2例外固定术后出现感染致骨不连。患者复查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高密度骨痂形成,行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分担比测量。当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分担比测量数值在12%——8%时,行外固定器模拟拆除(即松开所有轴向连接杆)。结果除2例因感染致骨不连患者未予测试外固定器力学分担比外。其余患者经外固定器治疗19——80周(平均40周)后,复查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均予以测试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分担比,其中16例患者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分担比测量数值在12%——8%,给予模拟拆除外固定器,让其下肢完全负重,恢复正常生活,1个月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断端无再骨折,再次测量外固定器轴向载荷比,数值均小于10%,给予拆除外固定器。其中2例患者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分担比测量数值>12%,未予模拟拆除外固定器,让其下次复查时再予以测量。结论采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力学分担比测量数值指导模拟拆除外固定器时间具有客观依据,其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