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遭受强烈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并伴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紊乱与失调。苯二氮卓类以及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公认的治疗PTSD的有效药物,然而它们的负作用不容小觑。而规律的运动已被证实可以调节心境,改善焦虑与抑郁症状以及认知功能,但其调节机制尚未明了。青少年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多项研究证实未成年时期遭受创伤事件更容易诱发PTSD,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28天龄的雄性Wistar大鼠(相当于人类的青少年时期),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PTSD组和PTSD加运动组。我们以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来诱导PTSD动物模型的产生,随后以规律的跑台运动对其进行干预,直至大鼠成年。之后我们进行了旷场试验、高价十字迷宫、Y迷宫试验和DEX/CRH联合实验,结果显示,接受跑台运动干预的大鼠明显表现出焦虑样症状以及抑郁样症状的减轻,并且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也有所改善,HPA轴的功能较未进行跑台训练的大鼠要稳定得多。杏仁核是个体进行情绪反应的关键脑区,CRF1受体不仅是激活HPA轴的上游关键因子,同时它也介导焦虑和抑郁样的症状。因此我们检测了杏仁核CRF1受体的蛋白水平,发现接受跑台训练干预的大鼠杏仁核CRF1表达较未接受跑台训练的大鼠要高,这个结果与我们的预期正好相反,也就是说跑台运动改善PTSD的症状并不是通过调节CRF1受体的表达来实现的。这一结果也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