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城镇综合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a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综合承载力需要综合考虑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公共服务承载力等各种要素,选取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集,重点分析全市及下辖各县(市、区)不同的综合承载力水平,为测算德州市可承载的区域适度市民化人口规模做铺垫。从资源、环境、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层面选取有代表性的14项关键指标,分别为人均供水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人均烟粉尘排放量、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中学师生比、小学师生比、、人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均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得到以下结论:(1)2015年,德州市城镇综合承载力可分为四大组别,分别为承载力低组别(德城区)、承载力较低组别(夏津县、齐河县、乐陵市、武城县、临邑县)、承载力较高组别(禹城市、平原县、宁津县)、承载力高组别(庆云县、陵城区)。(2)城镇综合承载力并非中心城区最高,受资源、环境要素的综合影响,中心城区反而要低;其他县市在资源、环境要素上的承载力水平弥补了其在经济、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以西安市火车站北广场项目的城中村改造为例,通过分析政府、村民、村委会、居民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剖析其行为背后的内在规律。公共选择理论的
国内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OPAC系统作为发现和访问电子书的主要渠道。图书馆OPAC系统对电子书的整合为编目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包括有限的可用记录、缺乏标准化、添加和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