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西学传播主体之异

来源 :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k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学的传入与传播,是16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历史进程中的共同现象。但就西学的传播主体而言,两国之间有明显差异:在中国,直到甲午战争前,传播主体都是以传教士为主的西方人;而在日本,17世纪以后,由本国人充当的传播主体逐渐形成、壮大。这种差异,对于两国吸收西方近代文明成果乃至于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迥然不同的影响。本文就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西学传播主体之异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代际问题,算不上新鲜,任何一位关注人类与社会变迁的学者,都不可避免会使用诸如童年、成年、老年这样一些描绘与区分“代”的概念。具体到知识分子的代际,由于赋予了知识这一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