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提出:目前关于教练员-运动员关系主要有动机理论模型、多维模型、调解模型、逆理论、三维人际行为模型和3+1Cs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填补了研究教练员和运动员人际动力学方面理论的不足,在这些理论中3+1Cs理论模型已经引起国内的关注,在这些理论中3+1Cs理论模型已经引起国内的关注,国内学者对教练员-运动员关系问卷(CART-Q)者进行了跨文化的检验,证明3+1Cs理论模型也同样适合中国教练员-运动员群体。但国内依据该理论进行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从人格的角度探讨运动员-教练员关系质量的研究更少,所以本研究依据3+1Cs理论模型探讨运动员依恋风格对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目的:依恋关系理论作为社会领域中个人和重要他人人际关系盟约的起源,该研究利用依恋关系作为一个理论框架,把依恋关系作为前因变量,探讨依恋类型对运动员-教练员关系质量及其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367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员依恋类型量表、教练员-运动员关系量表和关系满意度量表,测量运动员依恋风格(焦虑、回避和亲密)、教练员运动员关系(亲密性、承诺性和互补性)和运动员关系满意度,运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的输入,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采用Pearson相关对运动员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考察运动员依恋类型、关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依恋回避对关系质量的直接效果为-0.114,依恋焦虑对关系质量的直接效果为-0.143,安全依恋对对关系质量的直接效果为0.594,依恋焦虑(β=-.008,P=.808)和依恋回避(β=-.040,P=.226)对关系满意度的直接效果不显著,依恋回避对关系满意度的间接效果为-0.042,依恋焦虑对关系满意度的间接效果为-0.053,安全依恋对关系满意的间接效果为0.218。研究结论:(1)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得分高的运动员更可能导致较差的人际关系;(2)安全维度得分高的运动员更可能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3)焦虑维度和回避维度得分高的运动员对关系满意度不具有直接预测作用;(4)运动员知觉到的关系质量在依恋风格与关系满意度起到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