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与施氮条件对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养分资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究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作物生育期内作物生长、土壤碳排放及土壤养分积累对秸秆还田与氮肥合理配施的响应,为实现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作物增产与兼顾环境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至今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轮作模式(麦玉轮作与麦豆轮作),副区为秸秆还田,设常规秸秆还田、半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三个水平,副副区为施氮,设常规施氮、减量、不施氮三个水平,对不同作物生育期内土壤CO2排放通量及影响因素、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2013-2017连续5季的冬小麦产量及2012-2016连续6季的夏玉米及夏大豆产量,且不同年份间减量施氮与常规施氮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生育期土壤CO2排放,在夏玉米及夏大豆生育期内,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且土壤CO2排放与0-5cm土壤温度及10-20cm土壤含水量关系紧密;秸秆还田与氮肥的合理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及速效养分的含量;常规秸秆还田水平配施氮肥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常规秸秆还田水平配施减量施氮处理下作物氮利用效率最高。【结论】常规秸秆还田水平配施减量氮肥是实现作物增产与兼顾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秸秆还田提高了农田土壤CO2排放,未来将以优化秸秆还田方式,实现农田土壤CO2排放的降低为出发点开展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扎染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和融合,其艺术和文化特征为人类的文明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目前是国际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部分。扎染技术在我国古代秦汉期间已经被人们大众普遍了解和掌握,经过了唐代鼎盛发展时期,到了宋代步入没落,但在明清时期走向复兴之路。直到今天,扎染依然在民间流传与应用。但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这种传统手工艺受到限制,当今的扎染艺术还更多限于民间艺人制作的
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厄瓜多尔于2006年4月修订石油法案,对所有私营石油公司开始征收50%比例的石油“暴利税”,并于2007年10月将其提升到了99%,仅留1%的石油溢价收入
研究了生长激素、胰岛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比较了电激活、乙醇激活、A23187激活3种激活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mNCSU-23基础液中添加In
分析了从包装设计中可提取的传统文脉元素。通过对包装设计大师的优秀作品的分析,探讨了传统文脉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结合形式,并进一步探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包装设计风格突
背景NG2细胞属于胶质前体细胞,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在中枢神经损伤后广泛增生并参与胶质瘢痕的形成。它具有多种分化潜力,有证据显示,NG2细胞能够在体外环境中分化成神经元。这表明NG2细胞可以作为一种种子细胞,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4,THBS4)是血小板反应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一种蛋白。THBS4在调控神经系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