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本血透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现状和各类血管通路的转归,为本地区推进有计划地建立透析通路和优化血管通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12月31日为时间截点,收集此时间截点在本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信息,统计他们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和转换过程。结果观察患者共287例,男性189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60.17±15.58)岁,透析龄(79.35±70.77)月。首位基础疾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38例(48.08%),糖尿病肾脏病67例(23.34%),高血压肾病32例(11.15%),其他50例(17.42%),其中有肾移植史20例(6.97%);从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开始透析56例(19.51%),导管开始透析218例(75.96%),直接穿刺13例(4.53%);调查人群首次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类型中,AVF271例(94.42%),带袖套导管16例(5.57%);目前观察人群中,AVF263例(93.03%),带袖套导管17例(5.92%),人造血管内瘘(AVG)4例(1.39%);调查人群中,仅建立过1次长期通路208例(72.47%),仅建立过2次长期通路54例(18.82%),建立过3次及以上长期通路25例(25.79%);首次AVF失功能相关因素分析发现,与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均无相关性,与肾移植史显著相关,P=0.0001;第一次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持续时间相关性分析,性别、年龄和是否临时导管过渡没有相关性,而肾移植人群通路使用时间短,差异显著,P=0.0001;同样,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次数和年龄、性别、原发病无相关性,与肾移植显著相关,P=0.0001;结论 1.虽然更多患者从股静脉穿刺或导管转为内瘘启动透析,但由导管开始透析患者比例仍较高,仍需加强随访及宣教,提高计划性通路建立的比例;2.由于年龄、性别和原发病与通路建立频次、首次长期血透通路失功能无显著相关,需要考虑患者自身以外的因素对血透通路寿命的影响,透析中心的规范管理和内瘘穿刺技术也许是延长长期通路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3.肾移植病史影响了长期透析通路的使用寿命,导致长期透析通路更加频繁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