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土壤是pH <6.5的土壤的总称,目前酸性土壤占全世界耕地土壤的40%,我国酸性土壤的分布遍及14个省区,总面积达2.03×108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1%(任立民等,2008)。酸性土壤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灰化土和燥红土等,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这些地区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土壤的风化和淋溶作用比较强烈,铁铝氧化物明显富积,土壤盐基饱和度较低,加上受成土母质的影响,不仅土壤酸度高,而且肥力水平低(袁金华等,2012)。该类土壤作为农业用地分布广,面积大,生产潜力很大。对该类土壤加以改良和培肥,即可成为发展南方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解开治等,2009)。为了验证土壤调理剂对热带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在海南省澄迈县金安农场(19°45’49"N, 110°07’38"E)开展了甜玉米田间小区试验。土壤调理剂由国安(上海)土壤修复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玉米品种为夏王。试验设置五个处理:不施肥、常规化肥、低量调理剂(100 kg/亩)、中量调理剂(200 kg/亩)和高量调理剂(400kg/亩),重复三次,每个试验小区面积40m~2。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甜玉米产量提高5.1~6.5%,甜度增加0.13%~0.24%。土壤pH比常规化肥提高0.09~0.16,土壤有机质提高0.44~0.53%,土壤硅铝率提高0.22~0.31;其中高量调理剂处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而且,施用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中量和高量调理剂处理土壤碳、氮和磷相关酶活性显著高于常规化肥处理,其中纤维二糖水解酶活性提高56.4~81.5%,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35.5%~48.6%,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33.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