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这两种训练方式的健康效果比较一般应用在陆地上项目。相比于陆地项目,在水中的压力、浮力和阻力可以有效锻炼到人体的呼吸肌,全身肌肉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是一种有效且全面的运动方式。所以,在水中的这种额外的对人体的正面效益在以HIIT训练方法刺激下,同样的运动强度可能对减脂效果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更有利。通过测定不同训练计划干预前后肥胖中年人的体成分、肺功能、血液指标、及心血管系统机能指标的变化,对比HIIT与MICT对肥胖中年人与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在水中进行HIIT的减脂效果。并且分析进行短期的水中HIIT相比MICT对于肥胖中年人群的减脂效果是否更具优势,为中年人群及广大健身人士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训练方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无固定运动习惯(每周运动等于或少于两次)的志愿者共38人,平均年龄41±5.3,BMI平均值>30,将38人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对照组正式实验开始前完成体成分、跑台测试(最大摄氧量,肺通气功能),采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心血管测试(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中心动脉压、增益指数、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心率变异性、以及血管内皮功能)(1)实验组:实验持续六周。每周安排四次训练,正式测验分别在周三,周五,周日晚上七点半到8点50分。周六作为个别人偶尔不能来训练的替补训练日。练习方案:12*30秒快速游泳,要求目标达到跑台最大心率的90%以上。每个30秒运动后测量即刻10秒心率,并记录下来,然后休息15秒。训练实施过程:每次训练前陆上热身活动约15分钟,以徒手操和韧带以及肌肉拉伸以及动作模仿为主(低强度),然后水中专门热身约10分钟,主要包括适应水温,调整动作和呼吸节奏(低强度),正式进行HIIT训练时,每4个人为一组,每个人之间间隔12.5米,以实验实施者的哨音为准,开始和结束训练。(2)对照组:实验持续六周。每周安排四次训练,正式测验分别在周三,周五,周日晚上七点半到8点50分。周六作为个别人偶尔不能来训练的替补训练日。30分钟持续游泳,要求目标达到跑台最大心率的60-75%。每持续5分钟运动后测量即刻10秒心率,并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游。训练实施过程:每次训练前陆上热身活动约15分钟,以徒手操和韧带以及肌肉拉伸以及动作模仿为主(低强度),然后水中专门热身约10分钟,主要包括适应水温,调整动作和呼吸节奏(低强度),正式进行中等强度训练时,以实验实施者的哨音为准,开始和结束训练。说明:不会游的人,可以使用辅助工具。重点在于心率是否达到目标心率,以及运动持续时间是否达到要求,而不是游的动作是否标准。实验干预结束后的第三天,采集血液,分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指标。测量身体成分、最大摄氧量、踝臂指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中心动脉压(CBP)、增益指数(AIX)、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心率变异性(HRV)、以及血管内皮功能(FMD、NMD),分析数据。研究结果: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了6周在水中的HIIT和MICT两种训练方法的运动干预后,体成分(BMI、体重、体脂百分比、节段脂肪含量)、VO2max、心率变异性、血管内皮功能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HIIT组的减脂效果及肺功能在短期内要优于MICT组,但MICT组在降低心血管发生风险的程度上要优于HIIT组。研究结论:在水中进行6周的高强度间歇运动或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均可有效改善肥胖中年人的健康状态。在减脂效果方面,HIIT组优于MICT组,在降低心血管发生风险的程度上,MICT组优于HIIT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