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酸标记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示踪海岸湿地食物网中的有机物迁移。本研究应用该技术分析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引入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食物结构的影响。通过比较外来种无瓣海桑林下和乡土红树林(白骨壤、红海榄、秋茄)下的优势大型底栖动物:密栉新相手蟹(Episesarma mederi)、双齿近相手蟹(Perisesarma biden)、褶痕拟相手蟹(Parasesarma plicatum)和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沟纹笋光螺(Terebralia sulcata)等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组分表明:(1)无瓣海桑林下蟹肌肉组织中的硅藻脂肪酸标记(C20:5n3)含量显著高于乡土红树林下蟹的含量,说明无瓣海桑林中的蟹更偏向于取食沉积物中的硅藻;(2)无瓣海桑林下螺的肌肉组织中的硅藻脂肪酸标记(C20:4n6和C20:5n3)的含量显著低于乡土红树林下螺的含量,说明无瓣海桑林中的螺较少以硅藻为食;(3)主成份分析(PCA)的结果显示,无瓣海桑林下蟹与乡土红树林下蟹的脂肪酸主成份无显著差异,而两种生境下螺类的脂肪酸主成份有显著不同,且细菌和草食浮游动物对无瓣海桑林内的螺的食物来源有较大的贡献。本研究结果表明外来种无瓣海桑的引入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中优势螺类的食物来源影响显著,但对优势蟹类的食物来源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