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作为体育文化的塑造者和传播者,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孙杨领奖服风波""足协杯暴力""秦升恶意犯规"等道德失范行为,抹杀了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严重突破了道德底线,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负能量,影响了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繁荣兴盛和体育强国建设。因此,研究新时代运动员道德失范的行为表现,探索其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运动队中,教练员是影响运动员的重要他人。教练员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道德生成及其失范行为。由文献梳理可知,国内学者对道德失范的研究很少,多停留于文献梳理和文献述评方面,缺乏针对我国具体情境开展的实证研究;就伦理型教练员对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影响的研究尚未见到。在运动队中,教练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这支队伍建设水平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成绩,影响着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实施职业制度是教练员队伍质量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教练员职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伦理型教练员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其专业成长。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运用伦理型教练员量表、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组织伦理氛围量表等心理量表对410名运动员进行了测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从教练员的伦理角度,探讨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引入组织伦理气氛这一中介,探析伦理型教练员对运动员的道德失范行为是否产生了影响,组织伦理气氛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以期为教练员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路径,为提升运动员的道德建设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1)伦理型教练员和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呈现负相关,说明伦理型教练员会直接抑制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2)组织伦理气氛影响运动员的道德失范行为,其中关怀导向和规则导向的组织伦理气氛会降低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可能,而自利导向的组织伦理气氛则引发运动员的道德失范行为;(3)组织伦理气氛在伦理型教练员对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影响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运动员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建议:(1)管理部门加强对教练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把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教练员基本的要求。在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时,首先评估其思想政治水平对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教练员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在培训结束后加强对教练员职业道德执行情况的监督;(2)在运动队中构建教练员-运动员职业道德层面有效良性互动机制,加强教练员的榜样作用。通过教练员与运动员在生活、训练、竞赛中通过行为互动和心理互动的方式对运动员职业道德培养,找寻其中规律,发现有效良性互动方式,构建教练员-运动员职业道德层面有效良性互动机制;(3)运动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外部的力量,还要靠运动员自身的学习来完成。运动员要在生活、训练中多观察、多学习,以道德榜样来要求自己,才能从心理上接受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方面面;(4)对于应激事件的处理,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去处理应激事件,例如运动员在竞赛中成绩不理想,教练员要多用鼓励性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在运动员取得好的成绩时,先同运动员一起庆祝,祝贺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然后用正向引导的方式告诫运动员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竞赛中发生冲突时,青少年运动员往往不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在这个时候教练员可以采用拥抱、抚摸等方式让运动员先冷静下来,然后对冲突事件中该运动员可取的行为进行赞许,然后再让运动员找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是怎样能够做得更好,而不是去夸大运动员在冲突中的错误。